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下,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缺口日益增大,储能凭借灵活爬坡和双向调节特性,可作为独立主体或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内部成员参与协调解决调峰调频及新能源消纳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概况,建立VPP聚合多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的调峰竞标模型及整体效益最大的调峰竞标策略;在以发电、调频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电能量和调频市场联合出清模型基础上,引入效率因子体现快速调频资源的优势。算例验证了VPP竞标策略下储能分配的收益优于独立运营模式;传统和快速调频交易品种参与日前市场设计的火-储联合出清模型较顺次出清模式具备更高的社会效益,引入效率因子能提升优质调频资源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和节约电网总调频成本的目的。
摘要:“双碳”约束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呈现大规模、高渗透、市场化特征,其出力的大幅波动和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带来了诸如频率、电压、低惯量、电力电量不平衡、电量消纳困难等多重新型挑战,迫切需要从源-网-荷-储-市场侧构建多元灵活的调节体系和适应高渗透率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来提升系统短期和中长期灵活调节能力。本文分析了高渗透新能源接入现状、稳定性问题与源-网-荷-市场侧特性,通过统筹煤电改造、提升外送能力、扩充需求响应资源、积极配储、新能源制氢等调节措施完成多元灵活性提升路径。最后,构建多维度的市场适应机制,空间上覆盖省间、省内;时间上覆盖中长期、现货;品种上覆盖电能量、辅助服务;数量上覆盖积极入市的海量主体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范围、全周期、全品种多元、灵活、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科学高效的电力保供市场机制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非常规结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即中心丝、内层边绞丝、外层边绞丝外径不同的OPGW)在绞合中出现诸如不锈钢光单元暴股、外层单丝间隙偏大、外层绞合外观不良等问题,对绞合生产过程展开探讨,制定详细的工艺控制方案。通过对绞合节距、光单元管径、铝包钢单丝外径、绞线盘放线张力等进行管控,最终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了非常规结构OPGW绞合一次合格率。
摘要:2005年是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的基准年份,因而也是中国城市碳减排战略制定和近中期低碳转型的基准年份和对照年份。中国城市2005年CO_2排放数据的一致性、全面性和精准性对于中国所有城市和每个具体城市的目标考核和评估都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CHRED 2.0)、城市层面统计数据以及大量现场调研和走访,建立2005年中国城市CO_2排放数据集,包括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数据和间接排放数据。该数据集的建立汇总了86名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在企业、城市不同行业与部门、城市工业和城市总化石能源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和数据分析,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碳排放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差异和空间格局差异。排放前10的城市几乎比排放后10的城市的排放量高出两个数量级。高排放城市基本都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东部城市直接排放占全国直接排放比例最高,达到44.59%,其次是西部城市21.76%,中部城市22.70%,东北城市10.95%。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