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方嘉宾"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特性及场协同角分析
收藏 引用
《化学工程》2025年 第1期53卷 36-41,53页
作者:卓晓义 徐娜 张玮 许鑫 刘培卓 于嘉朋 方嘉宾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产品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西安市一碳化合物生物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微通道内流体传热特性及机制的研究是微反应器调控、传递强化及设计的基础。对于微通道内多相流体系,各流动相的流动、分散等特征直接影响多相体系的传热特性,决定了微通道传热效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十字型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POD和代理模型的气固流化床流场预测
收藏 引用
《气体物理》2025年 第1期10卷 45-56页
作者:冯佳磊 赵晓辉 屠楠 方嘉宾 胡瑞河 许一博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60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2000 
针对CFD数值模拟气固流化床中两相流动复杂、计算成本高昂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代理模型的非反应性气固流化床流体动力学降阶模型,通过POD-RBF方法和POD-Kriging方法分别对流化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压缩S-CO_(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收藏 引用
《化工学报》2024年 第6期75卷 2143-2156页
作者:李子扬 郑楠 方嘉宾 魏进家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结合储热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输出稳定、调峰能力强,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可进一步提升热电转换效率。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一指标对S-CO_(2)循环进行性能评估,结果相对片面,因而有必要开展多指标综合性能评价以客观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释能动态特性研究及敏感性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24年 第9期58卷 19-29页
作者:醋文凯 方嘉宾 魏进家 郭晓蝶 郑楠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为了获得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释能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其系统设计与安全调控水平,基于有限体积法,构建了MW级的可用于sCO_(2)热发电系统的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该反应器系统在典型扰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腔式太阳能吸热器热性能的模拟计算
收藏 引用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 第3期30卷 428-432页
作者:方嘉宾 魏进家 董训伟 王跃社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腔式吸热器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因此对吸热器内的太阳能热流密度及吸热器的效率进行计算在吸热器设计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反应器内气液磺化反应收率和能耗建模及多目标优化
收藏 引用
《化工学报》2024年 第10期75卷 3681-3690页
作者:于嘉朋 徐娜 张玮 康清源 张鸿 秦睦轩 方嘉宾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产品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西安市一碳化合物生物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气液微磺化技术因其安全、高效、低成本,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磺化方法。但由于磺化反应体系高黏的特点,在小尺寸通道内流动时压降非常大,显著提高微反应器能耗,实现微反应器高效热质传递性能与气液磺化反应体系高压降之间的优化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置螺旋管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学性能模拟
收藏 引用
《发电技术》2023年 第2期44卷 221-228页
作者:王晓文 屠楠 方嘉宾 刘晓群 王驰宇 刘家琛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600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49 
利用TracePro光学软件模拟了是否考虑布置螺旋管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学性能的差异,探讨了腔体内壁面的反射率及内置螺旋管的外径、螺距对吸热器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4种不同形状吸热器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不能真实反映螺旋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