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施仲衡"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喷锚支护与隧道自承拱的机理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 第4期26卷 490-494页
作者:孙河川 张鏖 施仲衡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北京100850 
为了使岩石隧洞拱部稳定,喷锚支护被广泛用于地下隧洞的支撑设计中。正确的喷锚支护设计应该基于对喷锚支护加固的特性和洞顶岩石拱结构的机理两方面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此,以三峡工程地下厂房拱顶设计为例,研究洞顶岩石拱结构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埋暗挖法设计理论论述
收藏 引用
《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 第2期42卷 37-39,64页
作者:施仲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王梦恕院士在多年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著成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施工的专著———《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对浅埋暗挖技术的理论基础、工程理念、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浅埋暗挖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Agent的社会力模型实现及地铁通道行人仿真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第4期41卷 90-95页
作者:王子甲 陈峰 施仲衡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行人微观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地铁站等行人密集场所方案评价和疏散评估的主要研究手段.社会力模型从受力角度进行建模,可得到行人的运动状态和受力状态,不引入复杂的判断规则即能得到丰富的自组织现象.文中针对该模型存在的算法复杂度高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提高经济效益
收藏 引用
《都市快轨交通》2014年 第1期27卷 F0002-F0002,I0001页
作者:施仲衡 
至2013年底,全国19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为2539km,比上年增加395km,继续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整个行业在规划设计、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节能环保、运能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多项技术和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地下铁道
收藏 引用
《都市快轨交通》2013年 第2期26卷 1-2页
作者:施仲衡 
《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的前身《地铁与轻轨》创办于1988年1月,至今已经25年。25年来,在广大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宣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方针和政策、交流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促进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轨道线路设计三维地下结构造型算法
收藏 引用
《都市快轨交通》2012年 第6期25卷 70-72页
作者:王明生 施仲衡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石家庄050043 
提出一种在OpenGL环境中用四边形近似的方法构造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三维模型的算法,着重对三维造型中的坐标变换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实例对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OpenGL环境中高效便捷地实现地下结构的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国际隧协第19届年会会议梗概
收藏 引用
《地铁与轻轨》1993年 第3期 2-5页
作者:施仲衡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 
(一)会议概况 1993年4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会议中心Riu召开的国际隧协第19届年会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隧道的选择”,向大会提出的报告共有79篇,其中总报告四篇,软土地层隧道38篇,岩石隧道23篇,隧道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我国地铁建设降低投资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 第1期3卷 36-39页
作者:施仲衡中国地下铁道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北京100037 
文章本着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 ,经济实用的原则 ,对降低地铁造价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如下初步设想 :充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重视客流预测 ;考虑提高行车密度 ;选择合理的车站结构型式和埋深 ;合理确定车站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面积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地下铁道的设计监理
收藏 引用
《地铁与轻轨》1994年 第3期 2-5页
作者:施仲衡 王策民 
一、地下铁道是一项综合性强、系统复杂的工程,大体可分为:运着保证系统、土建系统和设备系统。每个系统又包括许多专业,有关专业共有几十个,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协调所有专业设计出一个有机结合的复杂综合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路道口安全与框构桥设计软件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 第10期13卷 48-51页
作者:李家稳 张海燕 施仲衡 曾学贵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10004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铁路平交道口是铁路运输中常发生列车和汽车事故的地方 ,在列车经过平交道口时 ,汽车和行人等都必须停在道口两侧 ,严重地影响了交通安全 ,甚至有火车与熄灭在道口的汽车相撞 ,造成火车脱轨的重大事故。因此 ,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已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