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施大畏"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海纳百川 与时俱进——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答主持人问
收藏 引用
《中国画画刊》2011年 第2期 26-40页
作者:施大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海中国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海市文联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湖州人。毕业于上海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巡视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林风眠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直线与曲线--创作随笔
收藏 引用
《美术》2010年 第2期 64-67页
作者:施大畏 晓颉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上海中国画院 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 少年儿童美术出版社 
关于绘画的价值殊途同归,绘画艺术发展到今,人们都在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世界。人们已不满足于模仿眼睛“真实”的照相式复制,需要在这个网络时代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感受这个时代对他的影响。从单纯地讲清一个故事,发展到在故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高雅艺术走近普通市民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15年 第3期 14-15页
作者:施大畏中华艺术宫 中国美协 
《中国美术》:您在基层工作多年,有很多生活体会,比如说当过油漆工,在农村插过队。今天想和您谈谈艺术为众服务的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实人”——朱新昌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3年 第1期 62-65页
作者:施大畏 
新昌是个老实人.却画了很多充满浪漫且极富童趣的作品,似乎“画非其人”。在当今的国画界,新昌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已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引起了业内和社会对他的认同和关注。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收藏 引用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 第4期 56-57页
作者:施大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海中国画院 
中国的艺术责任就在于如何站在国际视野上,将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将民族的正能量传递给世界、传递给国内观众近来,我一直在琢磨雨果一句话:不一样,可令我们与天才并驾齐驱。这有什么启示呢?不妨看两个例子:冯小刚的《集结号》在西方如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的期待——由几个展览说开去
收藏 引用
《中国政协》2008年 第10期 64-65页
作者:施大畏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画院院长 
近年,有几个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美国三百年》展览。展览的作品可以说包括了美国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作。美国做为移民国家,在多种领域吸收着全世界的文明。在美国建国初期,欧洲的文艺统领着西方世界,油画作为西方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雄的城市 永恒的记忆——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随感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2年 第1期 14-29页
作者:施大畏不详 
当我站在一件件宏幅巨制面前,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风云跌宕的事件、鲜活生动的人物,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魔力,令我置身于一个个特定的历史瞬间,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筱芳的故事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1年 第2期 24-27页
作者:施大畏 
几年以前.画院来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画家,成为新画院创作的中坚力量。筱芳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和筱芳都是从业余美术爱好者走进专业美术队伍的。他有在农场当农工的经历.有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的锻炼,所走的路都与我很相近.因此让我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的温度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5年 第3期 80-81页
作者:施大畏 
有一座白塔,它不存在于地理概念的南北坐标上,是个无形的存在。在人们能真正走进之前,它属于脑海里一种保持着相当距离的想象。人们远观或者站立在这座笼罩于氤氲光芒之中而难以窥得全貌的白塔下时,仰视不可避免,疏离、神秘。而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忆恩师贺友直
收藏 引用
《连环画报》2016年 第4期 12-14页
作者:施大畏中国美术家协会 
贺先生走了,走得那么匆忙、突然,使人无法接受。他怀着对连环画事业深深的眷恋走了,也带走了曾经如此辉煌的连环画时代。我不由自主地从书架上又一次拿下珍藏的1961年版精装本《山乡巨变》和他老人家1980年赠送给我的《朝阳沟》,他在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