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时勘"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认知策略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1995年 第4期5卷 31-36页
作者:王辉 张侃 郭素梅 时勘 朱新明 
为了给广告设计的专家系统提供有关策略方面的心理学依据,我们就认知策略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现有的这两个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认知策略(包括视觉策略和组织策略)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确有应用,是提高广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告设计专家的任务理解过程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1998年 第1期8卷 59-64页
作者:时勘 付小兰 王辉 张侃 郭素梅 王新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本研究以广告设计任务为实验作业,采用引导式问卷访谈了49名被试,比较广告设计专家、新手与生手的任务理解过程,研究专家对任务理解的特征。结果表明:(1)广告设计专家问题表征的结构包括信息提取、先期经验、算子和算子约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场研究中准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1990年 第2期 20-27页
作者:时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本文从工业心理学角度,介绍了现场研究中准实验设计应注意的四个效度问题:统计结论效度、内部效度、构造概念效度和外部效度:接着,讨论了准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法:1,一般性不可解释的设计,2,带有前测和后测的非处理控制组的设计,3,迭择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培训需求评价的研究概况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1998年 第4期8卷 36-38,51页
作者:王鹏 时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本文对近年发展起来的培训需求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强调了需求评价对培训整体设计和目标确定的特殊作用。对常用的评价工具和技术作了简单评述,并着重介绍了基于培训意图的评价方法,组织气氛、知识技能、个人特征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级反馈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心理学报》2003年 第2期35卷 255-260页
作者:王永丽 时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91 
采用2×2(反馈方式、反馈对象)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选取303名被试考察了上级反馈对员工积极整合行为倾向、冲突行为倾向和中立行为倾向的影响,以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Singelis、Triandis等人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务员抗逆力的干预策略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 第9期30卷 12-16,63页
作者:郝帅 江南 时勘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抗逆力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诠释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提升抗逆力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公务员抗逆力模型的结构要素,设计了干预方案并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干预实验和3个月的追踪研究,对比了不同干预策略的效果。实验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岗位评价因素认同度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 第9期179卷 24-28页
作者:梁建春 肖凌 时勘中国科学院北京100101 重庆大学重庆400030 
本研究对某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岗位评价在薪酬设计与管理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国有企业开展岗位评价的重要性。在文献检索和对50多个重要岗位的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某大型国企《岗位价值因素评价问卷》,根据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针对管理人员开发的PBL培训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 第3期29卷 45-47页
作者:于鉴夫 赵晶 时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随着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需求的增加,管理开发培训项目的设计和评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实践的关注。针对管理人员开发培训项目的特殊性,本文通过与PBL的理念相结合,探索了针对管理开发的培训设计、实施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安全心智培训的抗逆力干预研究
收藏 引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 第6期15卷 833-838页
作者:梁社红 刘晔 时勘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杭州310058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90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2 
为提升高危行业危机应对人员的抗逆力,本研究设计了安全心智培训课程,并采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追踪测试的准实验设计,对某煤矿企业的员工进行安全心智培训,并验证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干预后,实验组在抗逆力总指标及理性应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年 第1期26卷 47-51,73页
作者:李想 黄煜 罗禹 李红 时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贵阳550025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深圳100049 
目的:探讨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故事类型:主人公高道德表现,主人公低道德表现)×2(图片类型:疼痛,非疼痛)的被试内设计,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道德评价对疼痛共情早期成分N1、P2、N2和晚期成分P...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