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晓因"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今度 玉兰尤芬芳 第1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散记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1期 10-11页
作者:晓因 
2001年11月24日,是上海晴空万里的晴好天气。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收获季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白玉兰奖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汇集一堂,参加名为“创新表演艺术——学习、交流、借鉴”的表演艺术交流会。这是第十二届上海白玉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千古韩非一念间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7期 4-7页
作者:晓因 
好戏,由无数个"一念间"组成用淮剧来演绎韩非子的形象,这个创意本身就带着奇思异想的万分.原因很简单,就因为来自苏北的淮剧是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她的风格质朴无华,乡土气息浓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芭蕾新篇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1期 C003-C003,49页
作者:晓因 
新年伊始,上海芭蕾舞团已迈出新的"舞步".该团从创作、演出,后来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作品舞剧金奖"的开始,至今已走过20多年艺术历程.他们所排演的、、、、、等中外名剧不仅享誉全国,而且已到各大洲20多个国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艰辛守望的荣耀——上海京剧院建院50周年系列活动掠影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6期 8-9页
作者:晓因 
今年是上海京剧院建院50周年.为此,上海京剧院筹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平实、低调,不事张扬的风格贯穿了整个庆祝活动的始终.尽管媒体并没有大力渲染,但依然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原因十分简单--京剧艺术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那树大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搭建中外戏剧的桥梁 记青年话剧翻译吴朱红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3年 第2期 32-34页
作者:晓因 
2003年月1月,一台热演两年的话剧(***))又在话剧中心上演。此番重演,该剧又有两个新看点,除了推出年轻演出阵容外,以英语形式演出也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这也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做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之后,应申城广大话剧观众之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为歌剧而生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3期 4-7页
作者:晓因 
忙碌不歇的身影魏松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忙碌.忙碌的谈话,忙碌的行动,忙碌的演出,忙碌的工作.今天在上海,明天在香港,后天打他的手机时,他已经在新加坡了.作为国内、国际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魏松的演出日程早已排得满满当当;如今他还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中外戏剧交流的突破口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3年 第4期 7-8页
作者:晓因 
上海是一个追求品味的时尚化城市,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最近让戏剧人感到新鲜的是,与香港相比,上海的时尚戏剧也开始走在前面。2003年1月下旬,当上海的英文版话剧《***》在安福路上演时,香港还没有一个剧团用英文写作并正式演出。要知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约一次林宏鸣不容易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1期 11-11页
作者:晓因 
林宏鸣,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有人告知,其与该院院长兼艺术总监、指挥家张国勇,另一位副院长、歌唱家魏松一样,全年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剧《艺术》之故事版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2年 第6期 20-20页
作者:晓因 
塞尔吉先生是一个皮肤科医生,当然他的医术是高明的,这一点从他的两个好朋友马克和伊万每次聚会时对他的称赞中就可以看出来。马克和伊万是塞尔吉医生最要好的两个朋友,马克是工程师,伊万是推销商。他们三人经常聚会、而且无话不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台就是我的家——访许承先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0年 第6期 11-11页
作者:晓因 
坐在许承先的办公室,部也摆脱不了几个月前观看小剧场话剧《去年冬天》时的情形。那是许承先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话制作团体主演的多台戏剧中最新创作的一台,那是他与两个年轻人搭挡的戏,令人惊奇的是,他在剧中的角色几乎就是他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