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景俊美"
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改编传统戏得失谈 以豫剧《盘夫索夫》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7年 第8期 28-31页
作者:景俊美 
8月18日晚,由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带来的大型古装剧《盘夫索夫》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完满落下帷幕。《盘夫索夫》是越剧传统剧目,1954年阎立品大师将之移植为豫剧,并亲自设计唱腔,后成为阎派的代表性剧目。此次陈大华担纲主演的《盘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熠熠生辉的时代名片 浅析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8年 第8期 41-42页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的开幕演出,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以其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表演和充满民族性、时代性与地域性的艺术特色,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剧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本子基础扎实,不过改编成令人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批评 批评的艺术——评范咏戈的《观荧点屏:与国剧同行》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15年 第7期 12-14页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范咏戈先生的影视评论集《观荧点屏:与国剧同行》收录的大多是作者近五年来所撰写和发表的文章。作者在文集中通过对国产名剧的扫描和思考,力图给观众一个感知电视剧的载体,重温国剧的时代记忆。出这样一本书,作者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道必简:邵天帅《怜香伴》艺术创作侧影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7年 第5期 47-50页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2016年底,“2016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北京繁星戏剧村圆满闭幕。来自全国9个剧种17个剧目70余场演出以不同艺术形式、不同规制参演了此次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一时间小剧场戏曲的热潮再次掀起。参演剧目之中,既有国家艺术院团的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坚守的力量——读胡学文小说新作三篇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 第4期 32-34页
作者:景俊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作家就是苦行者,在凡俗的世界里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常常又把这种坚守不断沉淀,不断提纯,然后熔铸在他的作品里,唤醒世人的坚守.胡学文就是这样一位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底层作家,他的作品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但又不仅仅拘泥于现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绝”处逢生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7年 第4期 30-32页
作者:景俊美 
2017年3月18日至30日,河南稀有剧种公益展演在郑州持续进行。第三场展演的是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的太康道情传统戏《张廷秀私访》。该剧传统韵味十足,戏曲的趣味性、艺术性表现得酣畅淋漓。故事饱满跌宕、内容生动活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美学与电影美学的有机融合--由戏曲电影《白蛇传·情》说开去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1年 第12期 79-83页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戏曲电影的发展历程也是戏曲与电影不断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促成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类型的自我特性的发现与张扬,也深化了戏曲美学与电影美学的理论研究。近日各大院线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更是以良好的口碑印证了两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的综合之美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2年 第6期 49-50页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戏剧首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故事看人生、看时代、看社会、看家国、看世界的窗口。所以,它需要丰富,需要深入浅出,需要拥有美的感染力和精神高度。越剧演现代戏,一直是一个难题。不过,好的艺术总是能够克服难题,进而成为艺术的经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折戏 一个人 一段命定 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优秀演员蔡浙飞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6年 第12期 44-46页
作者:景俊美 
2016年10月,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古城西安如火如荼地鏖战,与之遥相呼应的是首都北京的繁星戏剧村也拉开了2016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帷幕。一边是大戏连台的大比赛,一边是新意迭出的新探索。两面共生的存在,多少预示着戏曲艺术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持守庄严的“小人物”书写——读陈彦新作《装台》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6年 第6期 152-154页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传统历史多给楷模英雄树碑立传,鲜有社会普通民众的声音与形象。普通人在社会大潮之中是最平凡的一滴水,常被称之为"小人物"。"小人物"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小"而"众"更能反映社会动向与时代命运。陈彦一直关注西京城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