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武士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符号,而反映武士生活及其爱恨情仇的武士片则是日本电影的一个文化标志。
摘要:通过回顾、梳理汉语学界对诠释学与“诠释”观念的不同理解、解释、翻译和运用,我们认为,回到海德格尔是真正理解现代诠释学理论和准确把握“诠释”观念内涵的关键。海德格尔从“存在”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诠释着手,将“诠释”的本质规定为语言的自我显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现代诠释学理论已经构成当下诠释话语的基础。这正是受制于“效果历史”的诠释学和“诠释”理解的实情,也是我们从事关于“诠释”的对话的“诠释学处境”。现实所存在的围绕诠释学和“诠释”而产生的诸种误解,其根源即在于对此实情和处境的无视或忽视。
摘要:将专家系统技术引入到岩巷的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中 ,开发了基于岩巷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专家系统。该系统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 ,得到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设计方案和爆破图表。
摘要:作为一门来自国外的理论资源,诠释学自有其渊源和特定学术内涵。我国对诠释学的接受已历40多年,基于“诠释”主题、利用诠释学资源所展开的各种研究,尤其是围绕理解与解释等诠释学基本问题所引发的各种讨论,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学界特别是文学研究界特有的“诠释话语”。然而由于对西方现代诠释学核心理论即海德格尔诠释学的不充分理解,导致诠释学的存在论内涵在当下诠释话语中仍然暗晦不彰。只有立足比较视域,准确把握比较研究的本质,才能跨越学科边界、语言囚笼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真正走入“诠释学”的视域。
摘要:张石高速公路涞源段路线通过一古滑坡前缘,路面的开挖会导致滑坡的复活。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为土—石二元结构面滑坡,采用浅层地震的方法对分界面其进行了勘察,在此基础上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针对此类滑坡,本文对治理方案进行了讨论论证,最终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综合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此分析方法和治理思路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是一个事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厘清这一问题应围绕我国悠久的饼食历史和饼食文化,以及富有传统的祭月、拜月和赏月习俗进行探讨和考证。现存文献史料表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文化传统是由两种文化习俗交汇而成,其一是始于先秦、至晚唐渐趋兴盛的祭月、玩月和赏月习俗;其二是融入了饼食文化习俗。“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家常面食,在古代是面食的统称,及至南宋出现“月饼”这一称谓,但最初并非中秋节俗食物,是否寓意团圆也无从考证。直至明代始有明确记载月饼寓意团圆之义的文献,在明代文人笔下有:“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至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才有了完整的文化意义。所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一个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之中。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起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与新罗“八月十五之节”的说法,现有文献均不能支撑。
摘要:专家系统设计包括爆破方案、钻爆器材、掏槽方式以及炮眼布置等,推理机制基于规则知识和爆破实例两种方式。该系统已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推广使用,效果较好;对于改善岩巷掘进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