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曾巍"
6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珀涅罗珀的织物——格丽克《草场》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改写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1年 第1期43卷 39-50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集《草场》,通过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创造性改写,讲述了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当代女性的故事。讲述者珀涅罗珀,在神话、虚构、现实三个层面来回穿梭,编织出多重指涉的故事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I文学的批评:路径、范式与重点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 第5期 160-171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AI文学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类已有的文学形式为样板,通过算法自动生成的数字文本,其本质是算法文学。在通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AI文学的生成是人与智能机器交互合作完成的。随着智能水平提升,AI逐渐由辅助性工具向智能主体演变。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受众体验的文学改编模式及媒介技术反思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 第4期43卷 10-18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文学改编是指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媒介符号再加工,将其转化、重塑为另一种形式的作品。改编热潮受到批评家和理论家关注,逐渐建构出改编理论。其中,哈琴借鉴传播学的分析结构,将改编看作运用媒介对源文本的重新编码过程,并归纳出讲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迭代出版:算法赋能知识生产创新转型
收藏 引用
《出版发行研究》2023年 第12期 17-23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印刷术发明以来,知识的社会化生产发展出一条工业化的流水线模型。直线流程将知识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组织起来,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则依据角色、技能被分配到流水线上不同位置,依序完成智力产品专业加工。线性算法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出版活动的现象学还原与出版学研究的人学观照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 第4期51卷 121-126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是出版现象与出版活动,它们是同一对象的一体两面。对现象或活动的研究,可遵循观察、阐释、反思的现象学思路进行考察,并将经验性对象还原为观念性对象,从而认识出版的本质。由此可将“出版”定义为,出版是人的一种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有关问题域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科技与出版》2003年 第5期 50-52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运用面向对象 (OOA)的方法 ,通过对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讨论了系统设计中针对问题域研究的几个具体问题 ,如从问题域中发现对象、系统责任的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用自适应滤波抑制星载接收机带内干扰的探索
收藏 引用
《航天器工程》2017年 第3期26卷 90-99页
作者:曾巍 刘航 韩冬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为抑制卫星内对星载接收机的带内电磁干扰,文章分析了星载接收机在卫星上的电磁环境,提出将自适应滤波器应用到星载接收机上降噪,设计了自适应滤波器及其算法,分析了噪声的多径效应对自适应滤波的影响,明确了接收机天线、信道增益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手联弹的“四个四重奏”——《黑色维纳斯的诗艺人生与世界观照:丽塔·达夫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山东外语教学》2023年 第4期44卷 129-133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王卓教授的专著《黑色维纳斯的诗艺人生与世界观照:丽塔·达夫研究》对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该著在总揽全貌的基础上,从横剖面切入,将诗人作品划分为成长书写、空间书写、历史书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伊卡洛斯飞行与坠落的艺术家视角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2期24卷 88-94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扶摇上天,又坠水而亡的少年。这一故事原型吸引了众多画家、诗人以其为题材进行艺术改编与创作,形成一个作品系列。其中也包括根据绘画作品进行创作的"艺格敷词"诗。通过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象·媒介·观念:诗画关系的嬗变与拓展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7年 第4期20卷 16-20页
作者:曾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诗画关系是中西文艺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西方代表性的论述是莱辛的"诗画分界说"与"诗优画劣论";而中国传统的看法则可以概括为"诗画同源说"与"诗画一律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同,这与考察的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