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曾未"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窄缝通道两相流相间摩擦特性对再淹没骤冷前沿推进速率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13年 第6期34卷 66-69,74页
作者:曾未 朱力 刘松涛 余红星 孙玉发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基于Saxena试验获得窄缝通道骤冷前沿推进速率,采用RELAP5程序对实验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程序高估了骤冷前沿推进速率。以两相动量守恒方程和Griffith矩形窄缝通道漂移流速度模型为基础,建立窄缝通道相间漂移流摩擦模型。该模型考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反应堆平台架构设计及模块化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24年 第S2期45卷 14-19页
作者:郝江涛 李松蔚 曾未 刘承敏 方浩宇 刘佳 袁鹏 陈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基于架构描述方法和模块化描述方法,结合核反应堆研发特点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开展数字反应堆平台架构设计及模块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数字反应堆平台承载的模型、算法、数据、流程,以及以超级计算机为核心的复杂异构软硬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简化球谐函数的反应堆物理计算软件用于棒栅压水堆的建模验证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24年 第S2期45卷 49-54页
作者:刘琨 赵文博 宫兆虎 陈长 柴晓明 张斌 方超 曾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为验证新研发程序,采用新一代的Pin-by-Pin求解程序包KYLIN V2.0-CORCA-SPn,开展了针对福清核电厂5号机组首循环实测数据的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棒价值最大相对偏差为N2棒组,为7.17%,其余棒组相对偏差均小于5%,循环内的临界反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耦合框架的多通道程序网格与接口模块开发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年 第S01期56卷 32-41页
作者:潘俊杰 曾未 强胜龙 汤琪芬 李治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13 
基于耦合框架开发耦合程序,采用框架实现耦合数据传递和流程控制,可以提高耦合程序的开发效率,并降低开发难度。本文根据反应堆多物理耦合框架的使用规范,开发了堆芯多通道程序的网格与接口模块,该模块能够读取堆芯功率场,计算并生成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竖直管道内间歇式两相流动沸腾特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年 第2期50卷 282-289页
作者:陈金波 廖世梁 佟立丽 曹学武 邓坚 曾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自然循环或重力注水过程的热功率、冷却剂流量等操作条件较小,易出现各种流动不稳定现象,影响核反应堆事故的发展进程,间歇式流动沸腾现象就属于其中的一种。以去离子水为工质,采用2×2加热棒束,对内径为32mm竖直通道内的间歇式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氢气爆燃风险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17年 第4期38卷 159-162页
作者:杨帆 S.Kudriakov 余红星 邓坚 李松蔚 曾未 刘松涛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雷研究中心巴黎萨克雷9119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61021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典型核电厂失水事故下的氢气分布和燃烧过程进行安全分析研究。首先基于火焰加速准则对安全壳内燃爆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大规模氢气燃烧实验确定了保守燃烧模型(CREBCOM)中的燃烧速率常数。对安全壳内的氢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矩形窄通道再淹没现象实验和数值研究
收藏 引用
《核技术》2017年 第1期40卷 67-74页
作者:姬建业 许巍 柴翔 刘晓晶 曾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610041 
在反应堆发生大破口事故时,再淹没阶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料元件温度,防止堆芯熔毁。为了预测再淹没过程中板状燃料元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底部再淹没过程的实验研究。针对实验工况,基于商用软件CFX,通过耦合分析加热板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空间内底部弧形加热段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20年 第1期41卷 199-204页
作者:曾未 焦守华 朱力 张卓华 何晓强 柴翔 曾畅 宋丹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为准确预测安全壳上封头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以保证堆芯余热安全排出,设计了采用底部弧形加热段的矩形封腔自然对流装置,研究导热率对底部弧形加热段和封腔内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基于开源软件Open FOAM,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2种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融合专家知识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核反应堆事故诊断技术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24年 第S2期45卷 144-149页
作者:黄涛 朱大欢 曾未 方维扬 熊青文 张倬 黄擎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核反应堆事故诊断是事故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诊断结果直接决定了事故的处置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专家知识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核反应堆事故诊断方法,该方法在已有的成熟的专家知识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诊断算法,实现两类方法优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系统压力对间歇式流动沸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核科学与工程》2015年 第4期35卷 616-623页
作者:陈金波 杨生兴 佟立丽 曹学武 邓坚 曾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采用2×2加热棒束,在0~0.3MPa压力范围内,对内径为50mm竖直加热通道内的间歇式流动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间歇式过热沸腾现象的发生机理,分析了系统压力对间歇式流动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