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曾绍义"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散文与艺术敏感——论于宗信的“台湾散文”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 第3期 106-111页
作者:曾绍义 
毫无疑问,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艺术的敏感,而且是艺术创作的首要条件,即如黑格尔所说:“属于这种创造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现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发现之美——周闻道散文谈片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7年 第6期 140-141页
作者:曾绍义四川大学中文系 
从根本上说,艺术创作就是不断创美的活动,从艺术构思到艺术表现无一不是为了创造艺术之美。倘若再追根溯源,我们则可以发现整个创作过程的源头还在艺术的“发现”,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有思想、有意义的,也只有有思想有意义的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描”的艺术——读杨景民的散文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89年 第1期 38-40页
作者:曾绍义 
“千古文章重‘白描’”,这是著名学者郭预衡先生从中国散文史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也是我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的确,散文是作者心迹的吐露,是作家心灵历程的具体描述,也是作家思想、人格的直接展示。读了杨景民同志即将出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散文之真与艺术之美——读张立中的散文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2年 第4期 13-14页
作者:曾绍义 
近年,散文之“真”这一本该不成问题的问题竟又引起了争议。有人坚持散文不能虚构,所写必须为真人真事真景真物,有人则认为“散文不但应该而且应当允许虚构”,“只要符合情感的真、本质的真就可以了”,还有人干脆主张散文也像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纳西族当代散文家杨世光及其创作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2期24卷 121-125页
作者:曾绍义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8 
狙犷与精致互动,古典与现代互动,让散文变得更随意些、潇洒些,也更为文化些,透出大散文的别类美丽。这就是纳西族当代散文家杨世光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追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情水韵韵味长——卞卡散文集《采桑女》赏评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2期25卷 99-102页
作者:曾绍义 
《采桑女》读完了,一遍、两遍、三遍……作为读者,我被卞卡同志这本散文集中的情韵与意味陶醉着;作为朋友,我为能将这样扬中华传统美德、布山乡古朴民风的佳作面世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散文评论者,自然还要说说文题所示的道理来。韵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金与现代人学——《随想录》新论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3期44卷 30-34页
作者:曾绍义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4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金小说的四川方言书写及其主要特征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1年 第2期 102-107页
作者:陈羲 曾绍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巴金是享誉国内外的大师级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家》《春》《秋》《寒夜》等,都是“四川人写四川事”的重要成果,其中,“无技巧”地运用四川方言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但在此前的巴金研究中,对此鲜有涉及。《巴金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世光评传——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之一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2期25卷 109-113页
作者:曾绍义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4 
杨世光的散文努力发现并展示本民族与全民族,全人类的血肉联系,在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挖掘了深层 的哲理内涵,并以“史话”、“散记”等文体革新,题材开拓,艺术手法的创新为中国散文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 在旧体诗,学术研究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人格”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2001年 第2期 6-7页
作者:曾绍义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4 
无论从政治人格、思想品格,还是从文化人格、艺术品格说,作为已有公论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的人格形象,郭沫若都是当之无愧的。可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