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寿桐"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19年 第6期 144-150,178页
作者: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是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接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形态。以现代美术、现代音乐、现代电影、现代戏剧、现代传媒艺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文化,已经作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新文化百年的思想性艺术传统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4期 18-25,I0001页
作者: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新文化经历了一百年发展的历程,形成了思想性艺术传统。新文化先驱者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新文化的设计与发动,往往首先聚焦于思想方面。为了表达和凸显思想及其意义,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便常常避免聚焦于讲故事、写人物的原初重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式错落的现代艺术风范——曹禺戏剧艺术个性的另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 第2期 108-116页
作者:朱寿桐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偶然艺术”与诗人灵性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2年 第11期 1-3页
作者: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中国澳门 
一、“偶然艺术”存在于“偶然发现”杰出的诗歌往往呈现出神奇的构想。神奇联想和神魔般表述的诗歌意象和意象群,并不总是来自诗人遣词造句的奇能,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诗人从日常的体悟和灵性的萃思中常常能捕捉到并把握住自然现象的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明戏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价值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 第5期 153-160页
作者:朱寿桐暨南大学中文系 
早期话剧运动,也称文明戏运动,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补充,它更以注重西方文化引进与传统艺术的啮合,注重自身的文化运作与前驱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啮合,注重艺术倡导与具体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啮合,为"五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文戏剧与汉语新剧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8年 第3期 14-21页
作者:朱寿桐澳门大学 
"新剧"是一种"仿西法"的戏剧,相对于中国传统戏剧而言,它比"话剧"的概念更确切。"新剧"不仅思想内容趋新,而且表演形式也与传统戏剧拉开了距离,更重要的是它不单单局限于"话剧"范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南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19年 第2期 13-15页
作者: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 
文学艺术可以阐释甚至创造一个时代,因为它们足以表现一种时代精神,并通过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和人文环境,再现那个被想象的时代特征与时代氛围。文学艺术同样可以阐释甚至也可以创造一个空域,因为它们不仅能表现一个空域的地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效应:希区柯克影片的启示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2年 第1期 52-56页
作者:朱寿桐 
希区柯克作为一个电影艺术大师的真正价值显然并未及时为批评界所发现或承认,对此,这位在电影创作中一向持有雍容气度的不列颠绅士,竟一度显得忿忿不平,甚至有点急不可耐地向人们表白自己的苦心:“我拍的许多影片很不一样……除了悬念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载体·文体·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7年 第3期33卷 61-66,194页
作者: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999078 
载体效应、文体效应和媒体效应是戏剧发展的三个历史文化形态,它们分别体现出三种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现象。戏剧载体便是王国维所说的言语、动作和歌唱之类,实际上是表演和舞台,或者说是演艺与剧场。这种载体状态下的戏剧体现出完全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戏剧批评的情绪类型建构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1年 第4期 32-37页
作者:朱寿桐 
如果说批评是一种判断,则我们时常所接触到的艺术批评便很难算是健全的形态,因为这些批评多是一种理性判断;而作为对“判断”概念的常识性理解,并顾及艺术批评的特殊对象,我们应不至于忽略情绪判断的价值存在。不幸的是,近年来比戏剧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