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怡晨"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工业遗产推动城市可持续更新的杰出案例: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2年 第7期38卷 91-96页
作者:朱怡晨 李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流动站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上海200092 
中国正面临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更新的双重挑战。分析美国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复兴相结合的成功案例——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MASS MoCA是通过当代艺术,推动位置偏远的中小型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区域文化创意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迈向共享建筑学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7年 第12期 60-65页
作者:李振宇 朱怡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高密度人居环境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提出了建筑共享的3种模式:传统的"全民共享",不断发展的"让渡共享"和新兴的"群共享"以及4种共享建筑学的空间形式:分隔、分层、分时和分化;指出新的空间形式和建筑类型学正在生成,共享建筑学与社会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景·在场·共享:滨水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的演进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1年 第8期37卷 86-91页
作者:朱怡晨 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流动站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从景观体验的角度,探讨滨水工业遗产体验方式的演变,及其对景观设计手法的影响。基于历史研究、类型学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提出滨水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的演进有3个阶段:布景-在场-共享。布景式的如画“景观”与在场式的体验“观景”,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工业场所的景观层积 武汉汉阳铁厂改造先导区设计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1年 第4期64卷 132-137页
作者:朱怡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从尺度的空间叙事和材料的氛围营造两个角度解读武汉汉阳铁厂改造先导区的建筑设计,提出当代工业遗产更新正从功能的适应性再利用转向城市文化地景的塑造,而景观层积的表达为这一变化带来新的设计逻辑和形式语言。汉阳铁厂改造先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业废墟的历时呈现北京老鼎丰总部设计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3年 第2期 92-101页
作者:朱怡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从历时性的视角对工业废墟改造更新的新旧关系展开探讨.北京老鼎丰总部设计处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中.在这种时间悬置性的表现上,如恩的设计语言保持了一贯的明晰与细致:新旧嫁接、材料对比、并置组合,将原有的老厂房划分为承载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崇高、日常与共享 上海“铜堡”的三个片段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4年 第1期 116-121页
作者:朱怡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崇高是工业废墟成为城市景观的超级属性。当下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挑战在于如何创造可以激发共鸣与想象的工业景观。WutopiaLab在上海“铜堡”的实践,为一般工业遗存再造工业景观的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建筑形式上以极简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双修”
收藏 引用
《新城乡》2017年 第2期 68-69页
作者:朱怡晨 李振宇 
对外开放四十多年来,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看得见的地面上,工业建筑腐蚀仍在;看不见的地底深处,生态修复缓慢进行;公共艺术的源源活力不断赋予公园新的装扮,公共参与使公园时刻保持人与自然、自然与都市的对话眼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居家养老社区品质改善的策略探讨——以湖南省湘潭市一居住区为例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15年 第6期 112-115页
作者:朱怡晨美国CBT Architects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将依托于现有居住区生活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大量居住区规划建设未预先考虑到人口的快速老年化,因而现有居住区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以湖南省湘潭市—居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佛大学公共空间项目解析
收藏 引用
《住区》2015年 第2期 104-107页
作者:朱怡晨波士顿CBT Architects事务所 
在网络时代,课堂上的对话与辩论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延续到了廊道、咖啡厅、小庭院等校园生活里的各个角落,室外活动场所为这种偶发性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提供了舞台,成为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重要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实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景观数字化构建方法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23年 第6期30卷 61-69页
作者:孙淼 朱怡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目的】工业遗产是生产型的遗产,过去的生产活动决定了遗产价值以及源于价值的景观特征。工业遗产数字景观具有虚实映射和沉浸交互的优势,能够深度重现遗产价值。尝试从虚实共生的视角拓展工业遗产数字景观的内涵。【方法】以上海市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