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恒"
489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国年间新闻界对昆剧“传字辈”形象的真实书写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1年 第3期42卷 28-35页
作者:朱恒上海师范大学 
由民国年间的新闻界所撰写的报道、剧目评论和人物特写可知,自"传字辈"开始实习演出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他们为昆曲的振衰起敝、存亡续绝,作出了顽强的努力;他们对昆曲艺术始终持敬畏的态度,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也不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松城镇对于昆剧生成、兴起与广泛传播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4期49卷 114-123页
作者:朱恒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苏松二府的城镇何以能对昆剧的生成、兴起与传播起着巨大的作用?原因在于:苏松城镇星罗棋布,经济富庶,为昆剧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丰裕的物质条件;民众自觉地追求艺术性的生活,使昆剧有着大量忠实的观众和愿意投身昆剧行业的伶工;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庆班在沪鸿爪考述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1期41卷 11-17页
作者:朱恒上海师范大学 
京剧传播到上海之后,京津的皮黄班社的许多演员应邀来沪演出,而来自于"三庆班"的名角较多,其中又以杨月楼、谭鑫培影响最大,杨月楼成了演戏之地茶园的竞争对象,谭鑫培则誉满上海滩。受沪地班社体制与分配方式的影响,京师班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长江三角洲土壤上生长的艺术之花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2年 第2期 8-9页
作者:朱恒 
滩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对产生并成长于该地的由说唱嬗变为戏曲的表演艺术的一种习惯性的称谓,它是一朵在长江三角洲土壤上绽放的艺术奇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曲六乙先生对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理论贡献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4年 第6期 5-13页
作者:朱恒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 
曲六乙先生对中国当代戏剧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领头开创了少数民族戏剧学和中国傩戏学,构建了少数民族戏剧与傩戏的学术体系,奠定了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基础,并将中国傩戏学推到显学的地位,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谫论富连成在上海的演出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201卷 121-132页
作者:朱恒上海师范大学 
"富连成"自1934年首次以集体的名义到上海演出后,不断地到沪上献艺。影响最大的当是1934年5月由李盛藻等人挑班在天蟾舞台、1940年11月由叶盛章等人领衔的在黄金大戏院和1943年7月由社长叶龙章亲自带班来天蟾的演出。他们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浙东堕民与戏曲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9年 第1期 50-54页
作者:朱恒上海大学 中国傩戏学会 上海戏剧学会 
生活于浙江东部地区的堕民,因地位卑贱,不得从事"士农工商"四民所做的行业,只能为所依附的门眷红白之事服务与在地方的迎神赛社、祈禳行傩的活动中承担演艺的事务。因而他们大都有着较高的吹拉弹唱的艺术修养,有相当一部分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三十年中国戏曲剧本创作的基本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1年 第3期27卷 72-81,85页
作者:朱恒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近30年来,虽然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危机日甚一日,但是,当代中国戏曲剧本创作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根据其内容,可以将已经搬上舞台的一千多部剧目分成四类:弘扬民族传统道德剧、伦理反思剧、人性剖析剧、士气倡导剧。颂扬传统美德的剧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队戏考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7年 第3期23卷 17-21,11页
作者:朱恒同济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9 
队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活跃于隋唐,兴隆于宋代,绵延至明清。每一朝代的队戏都有自己的规制与表演内容。它与中国戏曲的雏形──宋杂剧与民间的迎神赛社的演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的许多文人曾为队戏撰写过演唱的脚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发展,必须与城市化进程同步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 第4期6卷 35-40页
作者:朱恒上海大学上海200436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城市文化正取代乡村文化而占据着主导地位。戏曲产生于我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即便如此,它的产生、发展与从乡野艺术嬗变为闻名全国的剧种,也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