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虹子"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传播、艺术史写作和当代文化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6期 12-14页
作者:朱虹子中国艺术报社 
研究和考察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不应该忽略媒体和艺术传播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所起列的重要作用。我认为艺术传播已经成为美术史研究特别是当代艺术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角度,正是媒体和艺术传播对美术创作、流通的深度影响和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随感三则——关于刘国松
收藏 引用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1年 第3期 20-23页
作者:朱虹子中国艺术报 
一在筹备和策划刘国松大型回顾展的过程中,有两个一般性却绕不开的大命题让人思考。一是刘国松与20世纪的中国画变革,一是刘国松对大陆新时期现代水墨或称为实验水墨的影响。有趣的是,在确定展览的名称时,刘国松先生本人把我设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情的历史 凝重的现实——读李延声人物画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 第3期 30-39,129页
作者:朱虹子 
1997年,《魂系山河》面世,李延声在中国画人物画坛异军突起。这部经过长期酝酿,历时两年完成的国画巨制,具有罕见的史诗般的力量,它既是对20世纪自蒋兆和《流民图》诞生以来的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回望,也是对新时期历史题材、主题性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启自然 感悟花间——金纳与她的花鸟画艺术
收藏 引用
《今日艺术》2008年 第5期 52-57页
作者:朱虹子 
金纳,满族,1969年生于北京,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兼任第十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九届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投资试水,资本转向艺术市场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6年 第2期 a0090-a0091页
作者:朱虹子 
经过10多年的培育和成长,中国艺术市场在2005年成为中国经济最在活力也最为神秘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因其微小,长期以来一直被经济界所忽视,或者是不齿于一谈。而2005年,因大量资本涌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客观上对一直增长过快的房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水有情——杨延文的艺术世界
收藏 引用
《中国收藏》2006年 第3期 36-37页
作者:朱虹子 
杨延文在当代中国画坛是公认成就卓著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为当代中国画坛所瞩目。早在1983年,他创作的山水画《江村疏雨》一举在意大利曼文亚诺国际美展上夺魁,荣获金牌奖。国内画坛为之兴奋,其业师吴冠中先生热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启自然 感悟花间——金纳与她的花鸟画艺术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01年 第4期 44-44页
作者:朱虹子 
金纳是位个性独特、对艺术十分虔诚的青年画家,一经接触,就会被她作品纯净的气质、优雅的情怀所感染,她笔下的花鸟画如梦如幻、跃动着大自然的活泼天机——那是大自然的神秘智慧。金纳徜徉其间,既是采撷者、又是培育者,读之使人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蒋兆和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全面展开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4年 第10期 92-92页
作者:朱虹子 
蒋兆和(1904—1986)是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为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和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读“笔墨等于零”——访吴冠中先生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9年 第9期 7-7页
作者:朱虹子本刊特约记者 
时间:1999年7月 地点:吴冠中寓所 朱:吴先生,近来关于您的“笔墨等于零”的争论成为画坛焦点,媒体作为热点展开了讨沦。就我所知许多画家,特别是以毛笔、宣纸、墨为主要工具材料的画家,对“笔墨等于零”问题的提出很有感触,也在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