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裕生"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会计专业“能力”课程授课模式探索
收藏 引用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 第2期10卷 11-12页
作者:朱裕生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天津300170 
会计专业"能力"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常规的授课模式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针对如何进行课堂设计并采用更佳的授课模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从而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UG的鼠标模具设计
收藏 引用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 第3期20卷 29-32页
作者:申如意 朱裕生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机械系江苏常州213000 
针对模具工业中现代注塑产品的模具集成化设计,以鼠标上盖制件为实例,介绍了利用大型软件UG进行制件设计、模具设计的过程.示例表明使用UG的注塑模具设计插件Moldwizard可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对提高实际生产具有很高的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矿产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中的地学数据模型设计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2000年 第7期27卷 33-35页
作者:肖克炎 朱裕生 姜作勤 宋国耀中国地质科学院 
GIS信息技术是目前矿产资源评价的手段,而GIS综合矿产资源评价实施则有赖于合理的相关矿产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在GIS空间数据库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根据预测评价矿种及资料水平进行空间数据库的地学数据模型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收藏 引用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 第5期36卷 9-10页
作者:朱裕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集体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并提出了系列方针部署,高校党建工作由此迈上了新的征程,以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本文立足于完善保障支持、提升队伍素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工作顺序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2000年 第5期27卷 40-41页
作者:宋国耀 肖克炎 朱裕生矿产资源研究所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遵循基础地质资料的收集汇总和综合分析(资料的二次开发)、编制工作设计、野外调查、综合研究、成矿远景的总体评价及报告编审、成果提交等六个主要工作顺序实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金属矿山“超设计服务年限”的问题及其重要启示
收藏 引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 第4期18卷 215-219页
作者:吕古贤 郑大瑜 朱裕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7 
 文章提出我国金属矿山"超设计服务年限",即矿山的"实际服务年限"超过了按照"合理服务年限"原则所确定的"设计服务年限"的那一部分"服务年限"的新概念。我国主要金属矿产25个矿种1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基于不同尺度Neyman-Pearson准则的小波去噪新方法
收藏 引用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1年 第3期15卷 9-12页
作者:李广柱 江晶 朱裕生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队湖北武汉430019 空军雷达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19 
目前的小波去噪绝大多数都是基于阈值决策的方法,而阈值选择往往都是建立在对信号小波变换系数的方差估计上。本文综合了一种先进的方差估计方法和一种基于Neyman-Pearson准则的门限设计技术进行小波去噪。仿真结果证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野外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的关键步骤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2000年 第7期27卷 26-28页
作者:任丰寿 傅德明 朱裕生 宋国耀 肖克炎甘肃地勘局 四川地勘局 矿产资源所 
在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以下简称调查评价)工作中,进行野外调查是实施“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的关键步骤.野外调查要客观地反映工作区范围内的地质矿产特征、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的完整面貌、查证遥感影像特征对应地段含矿信息的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论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
收藏 引用
《地质与勘探》2003年 第3期39卷 20-24页
作者:王勇毅 肖克炎 朱裕生 张寿庭 陈郑辉 薛群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从传统描述性矿床模型入手 ,通过对比论述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定义、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关系 ,最后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的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及基本结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职高专教育“案例教学”应用探索
收藏 引用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12卷 46-48,51页
作者:朱裕生 袁光建 任云青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天津300170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某些专业、学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高职高专教育能否借鉴其成功经验并全面运用案例教学?笔者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