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践耳"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和而不同──五重奏《和》创作札记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 第1期 52-55页
作者:朱践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冲撞与融合——《第三交响曲》创作札记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 第2期 56-64页
作者:朱践耳 
《第三》是完全另一种类型的交响曲,是我1986年赴西藏生活所得印象之作。这题材较为陌生。但唯其陌生,才更有吸引力,将开拓我创作中的一个新的领域。从这一点说,也是给自己出了难题。其难有二: 1.西藏题材,写风俗性、音画式的组曲比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文艺批评——从我一篇文章的遭遇说起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1993年 第1期 109-116页
作者:朱践耳上海交响乐团 
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文艺批评。这里指的是正常、健康的、符合“双百”方针精神的文艺批评。 首先,它必须实事求是。“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毛泽东语。下同)。不唯书,不唯上,而唯实。同时,必须充分发扬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于立意 归乎用笔 《第二交响曲》创作札记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 第1期 61-66页
作者:朱践耳 
音乐总是有感而发的。作家的“感”,来源于客体,又不等于客体,是经过作家头脑“三梭镜”折射的映象。作家总是透过自己的观念去观察、剖析、理解世界,“感”就必然带有主体性,而将“感”外化为音乐(“发”)就更有强烈的主体性了。正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评论)》2003年 第8期 10-11页
作者:朱践耳 
音乐创作,从古典时期的共性写作到近现代的个性写作之演变,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必然的趋势.几乎每一个作曲家都在艺术探索和艺术追求中,力求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为自己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乃心灵之声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评论)》2003年 第6期 12-13页
作者:朱践耳 
附言:2002年10月11-19日的“香港国际现代艺术节”,以“冲破界限,感受现代音乐”为宗旨,举办了二十场音乐会,三场学术研讨会,议题分别为:“现代音乐是否大众化”、“中西融合或分异”、“全球化及多元化”。现刊出当时我作为第一议题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练就古今中外功,管它东西南北风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2年 第4期 16-16页
作者:朱践耳不详 
祖荣兄:来信收到。关于艺术作品的评论,这是一个很大的.也是很复杂多样的课题。它的规律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何止是“百”,可说是“千百”)。艺术生命源就在这个“百”字上,故说“千人千面”。哪怕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