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朱"
23,738 条 记 录,以下是4911-49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谈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理论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科技信息》2010年 第5期 101-101,64页
作者:少斌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29 
本文主要以某桥梁的结构设计案例为背景,介绍了相关的混凝土连续梁的设计理论和本项目的设计方案等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装配式住宅中传统席的多元创新与文化传承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 第24期 94-95页
作者:依琳 凯丽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馆 
装配式住宅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针对装配式住宅形式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作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尝试将席文化元素融入装配式住宅,以期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使其具备多种空间形式与审美特性。该文以我国传统席文化为研究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S模糊多项式奇异系统的广义耗散滑模控制
收藏 引用
《系统科学与数学》2024年 第5期44卷 1324-1336页
作者:刘佳蕊 李江荣 际铭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延安716000 
文章研究了T-S模糊多项式奇异系统的滑模控制问题.针对被控制对象的T-S模糊多项式奇异模型,设计一种带有奇异矩阵的分段切换面的滑模控制器,并利用SOS技术和含有非正定项的分段李雅普诺夫函数,给出滑动模态广义耗散可容许的充分条件,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设计院的IT规划
收藏 引用
《中国勘察设计》2005年 第9期 49-51页
作者:汉卫中南电力设计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IT技术提高设计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化设计院建设的有关内容,数字化设计院的体系架构、功能及规划。希望对设计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有所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更新塑造有温度的设计——以中关村海龙天桥更新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年 第2期 33-34页
作者:绚绚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我国的交通发展非常迅速,桥梁设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使用上,更多地会与周边环境进行融合,对可观赏性和美学方面以及与环境相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中关村海龙天桥为例,对原有结构体现的设计思路进行更新,不仅节约了造价,也丰富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结构销轴节点的设计
收藏 引用
《浙江建筑》2014年 第5期31卷 15-19页
作者:许强 俞江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 
销轴节点常常用于铰接柱脚、拉杆、拉索端部的连接。即将出版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x)》中加入了销轴连接的设计内容,填补了这方面的设计空白。在此对销轴节点设计的重点内容作一些简要的讨论,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正确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院变换、铜洗、合成三工段设计介绍
收藏 引用
《化工设计通讯》1991年 第2期17卷 2-4,40页
作者:芷芬湖南化工设计院长沙市410007 
湖南化工设计院近年来分别作了1.0×104~1.5×104tNH3/a,2.0×104~2.5×104tNH3/a,3.0×104tNH3/a等各种规模的设计。文本对其变换、铜洗、合成三个工段在原设计的基础上经过微机优化计算,在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用地规划的大型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 第5期28卷 788-795页
作者:张丽娜 姜林 钟茂生 张志杰 夏天翔 笑盈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污染场地风险模拟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北京100045 
以某焦化类大型污染场地苯污染土壤为例,针对S1(单一用地)、S2(多种用地)、S3(考虑建筑设计)3种暴露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场地土壤中苯污染的暴露途径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S1情景下的苯致癌风险为9.2×10-5.在S2情景下,规划的5个分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周长安四年造像塔散石述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20年 第3期 16-22页
作者:己祥 赵梓媛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所得资料,阐释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武周长安四年(704)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散石的铭文与图像内容。该石原初所在造像塔为纪年明确的武周时期实例,原初作七级密檐式结构,建于李悊的家宅附近,旨在为其亡父和亲属祈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诗经》中的对答诗
收藏 引用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 第6期33卷 60-61页
作者:稚冉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诗经》中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其中对答体是赋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它来源于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劳作时自发产生的民间歌谣,并可以分为一对一答的对话体和自问自答的设问体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