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世强"
9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高层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河南建材》2025年 第3期 116-118页
作者:李世强北京城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100036 
为提高超高层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综合使用性能,文章以某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配电站运性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供电效率良好稳定;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爆炸作用下全户内变电站装配式墙板的动力响应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压物理学报》2025年 第4期39卷 16-27页
作者:李林 刘勇 魏珍中 马小敏 雷建银 李世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利用纤维水泥板、蜂窝铝板和铝合金板组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电站装配式墙板结构,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结构在爆炸载荷下的动力响应特性。考察了不同炸药量、不同装药距离时的超压载荷特征,分析了蜂窝孔径等参数对结构变形失效模式、背爆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昔格达地层引调水工程隧洞临时支护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5年 第1期 147-151页
作者:冯书洋 陈芙蓉 李世强四川水发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72 
目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水网建设,推动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减少高边坡处理、征占基本农田、跨自然保护区等,多采用引水隧洞的方式进行输水。鉴于大型引调水工程穿越昔格达组地层工程实例较少,可借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就地烘制处理餐桌剩余食物替代玉米、豆粕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饲料工业》2025年 第4期46卷 112-119页
作者:李世强 李军国 董颖超 杨洁 牛力斌 马莹 王继卿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试验旨在研究就地烘制处理餐桌剩余食物(RPL)替代玉米、豆粕对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及其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为RPL在饲料中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试验设计4种饲粮,对照组为肉鸡玉米-豆粕型典型饲粮,试验组用RPL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10%、2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谭鑫培赴沪演出史事略证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5年 第2期36卷 93-101页
作者:李世强上海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 
传统与当代的各类京剧文献、著作对谭鑫培赴上海演出次数、时间、地点的记录及在一些相关史事的描述上存在错误,根据《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春江花月报》、《时事新报》、《民立报》等清末民初上海地区发行的报纸所载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相位中心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模糊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 第10期27卷 1569-1572页
作者:李世强 杨汝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设计中的一个基本限制是测绘带宽和方位分辨率之间的矛盾,采用单相位中心多波束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从而成为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一种技术途径。该文在简要介绍单相位中心多波束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误差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子学报》2004年 第9期32卷 1436-1440页
作者:李世强 杨汝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本文介绍了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技术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该技术引入的各种误差的成因以及对成像的影响 ,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本文为系统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天线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系统的成像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代的小说创作及其宗教观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5期38卷 121-124页
作者:李世强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本文通过对哈代的长篇力作《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艺术和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命运的分析,指出邪恶虚伪的宗教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更是导致苔丝悲惨命运的元凶。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邪恶宗教的立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冲击载荷下结构拓扑优化设计与动态响应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2年 第6期42卷 578-587页
作者:史峰源 李世强 刘志芳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材料强度与结构冲击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为解决结构动态冲击载荷拓扑优化计算过程复杂、计算效率低,而且难以收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在冲击载荷下结构的拓扑优化方法.将双向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和等效静力载荷优化方法相结合,同时将权值法和材料插值模型引入其中.采用内外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25卷 142-145页
作者:李世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优秀长篇杰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象征手法创作的小说。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广泛运用了象征的创作手法,从而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场所及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都带上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使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