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丹梦"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浪漫的陷落与挣扎——论棉棉的《糖》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1年 第2期 112-117页
作者: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不少人眼里,棉棉是个另类或异端。她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些“问题少年”,他们酗酒、吸毒、纵欲乃至同性恋,棉棉的叙述同绕于此,其中最典型、知名的人物当属赛宁。他在棉棉的多部作品(如《糖》、《啦啦啦》等)中现身、出没,一个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突围到沦陷:“独语”的叙述——评《受活》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4年 第5期 52-57页
作者:李丹梦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社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新作《受活》以其大胆的想象、荒诞的情节设计引起了广泛关注 ,被誉为狂想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但读后的感觉却与此评价有相当的“落差”。本文试图从文本与阅读心理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产生这一隔阂的原因。并将《受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穷人”的脸面、知识与革命——王实味论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8年 第1期 142-150页
作者: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实味是以政治冤案留名于史的。1942年春,两篇不合时宜的杂文《野百合花》与《政治家·艺术家》把河南人王实味推到延安整风的风口浪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锁链的叙述——评麦城的诗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 第5期 107-111页
作者:李丹梦复旦大学中文系 
接触麦城,还是不久以前的事。从杂志上陆续读到他的诗作,感觉上已颇有成熟的迹象。叙述在冷峻的腔调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且一上来就立时进入“角色”。显然,它已在喧嚣、芜杂的诗坛找准了自己的“声音”——这对于以操持语言为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言的反叛者与词的亡命徒——论《暗示》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03年 第4期 70-74页
作者:李丹梦 
对于韩少功的长篇新作,评论界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从形式(文体)与内容两方面进行诘问、质疑:一方面,这"七拼八凑"的东西算是小说吗?另一方面,"七拼八凑"所引来的驳杂的涉猎面为批评者思想的较真提供了最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一人称的虚拟历史——评《中国一九五七》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04年 第1期 58-61页
作者:李丹梦 
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记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罹难史和心灵史。“一九五七”仿佛是一支嵌入回忆的锈迹斑斑的钉子,被尤凤伟硬生生地拉了出来,粘挂着内心的隐痛、耻辱与血迹。还不止于此,这里的潜台词(或者说是整个文本的)似乎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语言的生存性楔入与思考:词的意识流——论臧棣的诗
收藏 引用
《作家》2004年 第2期 103-106页
作者:李丹梦 
阅读臧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断涌现的语言事件使你专注于诗歌的细部。这里,不再有意义的预期,你无法用诗歌以外的语言,诸如散文,来概括或描述出诗的“要义”(兰色姆语)。扑面而来的是词的网络,语义的勾连,包括那最飘忽、隐秘的联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批评的迷思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1年 第5期 35-38页
作者:李丹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文化研究在中国异军突起,如何看待它对传统的、尤其是80年代标举审美与主体性的文学批评之渗透与侵蚀,至今依旧是批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认同与想象——文化记忆视野下重读迟子建长篇小说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 第8期 151-157页
作者:喻超 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迟子建善于以朴素的文学语言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长篇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域百年的历史与现实,勾勒出了完整的记忆框架。作为记忆的载体,迟子建的长篇小说融汇了个人和集体记忆的复杂样貌,并以“东北”为记忆场域延展出巨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