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啸洋"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延展电影:当代艺术、媒介装置与流动影像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23年 第5期 26-34,1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乔纳森·韦利认为,电影是缺乏本质的艺术形式,所有艺术都与之交汇。马歇尔·麦克卢汉预示媒介交汇是一个启示时刻。延展电影超越了戏剧、故事和情节限制,拓展了电影的时间、感官主体和叙事边界。屏幕是最能体现西方艺术透视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界与域:装置艺术在电影中的再媒介化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8年 第8期 118-120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2016级100875 
好莱坞高概念电影中,新闻装置用于切分空间和调节紧张感。新闻装置制造震荡效果,生产新的场景地理。视频装置在电影中常被使用为档案和证据,也召唤第一人称。装置艺术再媒介化的过程,是寻求时间、互文语境与意义再转化的过程,这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际纪录片品牌与传播论坛综述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6年 第1期 156-157页
作者:李啸洋 
2015年10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等机构联合召开的"国际纪录片品牌与传播论坛"(InternationalDocumentary Brand and Communication Forum)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围绕生产、传播、品牌、市场等话题展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与屏”:消费视景下电影中的电视机装置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7年 第8期 152-154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100875 
商业语境下,电视机装置拥有“独立的电视文本”和“电影中的电视文本”的双重身份,成为一个被结构的多义体。电视机并非简单的道具,它是亮动的屏,是插入语。电视机装置在电影中形成了“子屏幕”,成为连接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档案和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返乡与地域:贾樟柯电影中的原乡呈现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8年 第13期 79-85,109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原乡缺席与在场省识出身份、离散与认同问题。作为贾樟柯的故乡,原乡汾阳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的话语表述中转换成抽象符号,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辐辏区。贾樟柯电影中的声音融合了音乐与环境声,声音还原出原乡现场,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视域下文献纪录片的嬗变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7年 第2期 76-80页
作者:李啸洋 樊启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视频的发展,新媒体向纪录片领域发力。纪录片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浏览量暴增,并出现了基于新媒体制作的VR纪录片等新形态。对于文献纪录片而言,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其播出渠道,而且使其美学与实践、生产与传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暴裂无声》:悬念、叙事与视觉图式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18年 第2期 100-104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暴裂无声》围绕张保民寻子的戏剧性动作,使用各种情境来模拟、回溯、演绎这一场景。电影中的悬念构成"生产性叙述",悬念的叙事与偏移,深刻开掘了电影的社会内涵。电影中,"哑"和"吃"也构成了动作隐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运动、诗学与时间晶体:毕赣电影美学的生成机制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 第6期 83-89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毕赣电影《路边野餐》《金刚经》《秘密金鱼》中出现了丰富的物象。物象与诗歌相酵迷,制造出知觉、谵妄与幻觉,生成了时间晶体,形成记忆的闪烁。通过敞开空间,"诗歌-物象"和"运动-影像"构型出独特的美学。当诗歌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阴反刍:小城叙述的情与物——读杨章池的《小镇来信》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18年 第2期 55-60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东京物语》。电影讲述一对生活在小城里的老两口,他们前往东京,探望在大城市成家立业的子女。因工作忙碌,儿子和媳妇无暇招呼小城里来的父母,最后这对老两口只好悻悻而返。这部电影过去60多年了,影像中的温情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掬水月在手》:词的祀礼
收藏 引用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1年 第1期 78-86页
作者:李啸洋北京电影学院 
一、空间、记忆与诗的仪式"回忆不仅是词的模式,而且是词偏爱的主题。"^([2])这是宇文所安研究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词时作出的判断。不仅词作如此,陈传兴执导的人物志纪录片也是如此。《掬水月在手》(2020)和《他们在岛屿写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