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壮鹰"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滋味说探源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2期 68-74页
作者:李壮鹰北京师大中文系 
中国人不但以表现性的方式来创作艺术,也以表现性的方式来鉴赏和评价艺术,而最能代表这种主观性艺术审美立场的概念,莫过于“味”。“味”作为艺术审美概念,在我国发端甚早,它与我国人的审美意识本身即起源于味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池塘生春草”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3年 第6期 46-53页
作者:李壮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00875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被人从全篇中拈出并广为传诵的“佳句” ,在后世人的心目中具有经典地位。然而 ,这五个字到底“佳”在何处 ?后人的看法却歧见纷呈。其实 ,它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它之成为“佳句” ,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势’字宜着眼”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 第1期 87-91页
作者:李壮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5 
在《姜斋诗话》中 ,王夫之从前代画论中拈出一个“势”字 ,并移而论诗 ,从而在古典诗学宝库中又增添了一个涵义精深的概念。所谓“势” ,指艺术作品能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可分为“相中之象”和“相外之象”。前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儒学的转型和文学的解构——论韩愈的思想与创作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05年 第6期37卷 21-28页
作者:李壮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在思想与文学上都有一次解构潮流,而韩愈是这一潮流的重要代表。他在儒学道统中独宗孟子,其意在于以孟子的心学为起点来重铸儒学,以对抗佛学的心学,从而开辟了儒学的汉学到宋学的转型之路;韩愈的文道合一的思想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选官”与“选佛”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 42-50页
作者:李壮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唐人赴贡举干仕,名曰"选官";入禅林为僧,称为"选佛"。选官与选佛虽有入世和出世的区别,但二者在各自圈内的竞争又很相似,故士林与禅林的风习往往交相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表现为双方圈内习语的互相借用,更表现他们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得意在忘象”——论艺术审美对象是观念的而不是物质的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 第2期 255-259页
作者:李壮鹰 
一位工匠曾制作了一盆唯妙唯肖的蜡花,与一盆真花摆在一起,人莫能辨。这时来了一只蜜蜂,它径直地飞过蜡花,落到了真花的花蕊上。人,“万物之灵”,对真假花的辨别力怎么反倒不如一只小昆虫呢?原来,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某种感觉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鸣非美感说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83年 第5期15卷 45-46,50页
作者:李壮鹰 
文艺作品能使读者激动,能唤起他们相应的情感反映。读者阅读着作品,能不由自主地进入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内心,与之一起欢乐、一起悲泣、一起激昂、一起怅惘。这种受作品形象的感染而发生的感情共鸣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被人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作家的艺术构思与感情活动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81年 第9期13卷 76-79页
作者:李壮鹰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有这样几句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五藏,澡雪精神”。这里,刘勰指出作家在进行构思的时候,须使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保持一种冷静而专注的精神状态。他很强调这种“虚静”的心境对构思的重要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