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奉戬"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初论《金瓶梅》艺术手法
收藏 引用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 第2期11卷 21-26页
作者:李奉戬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娃传》中荥阳生形象的原型意义——兼析中国古代小说中文人与妓女的爱情情节模式
收藏 引用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1期18卷 31-33,66页
作者:李奉戬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系山西大同037008 
娃传》中的娃,对爱情坚贞不渝,多年来人们对她赞誉有加。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更应该受到赞誉的是荥阳生,因为荥阳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个当官后娶妓女为妻的艺术形象。如果联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古话,就会更加发现这一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元代散曲中的“陌生化”艺术手法
收藏 引用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 第4期14卷 42-45页
作者:李奉戬 张毅蓉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系山西大同037008 
元代散曲的艺术风格很有些特别,明显地不同于历代的诗、词。古今的学人们也都看到了这一点,却不能予以理论概括,只简单地称其为幽默、诙谐、滑稽。其实,它恰与二十世纪初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什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另一贡献
收藏 引用
《五台山》2006年 第6期 54-61页
作者:姚鲜梅 李奉戬 
对《金瓶梅》的小说艺术成就。历来论及称道者很多。如在结构上,古人中有人称它是“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而不乱也”;还有人称它“其细针密线,每令观者望洋而叹”。张竹坡在他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金瓶梅》的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与季节背景
收藏 引用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17卷 43-46页
作者:李奉戬 徐依武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系山西大同037008 同煤集团教育处山西大同037003 
《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历来是红学家们的核心话题。人们对这些故事的社会意义谈了很多,但似乎忽略了一点,就是对这些爱情故事的季节背景——春夏秋冬的运用缺少应有的认识。实际上,《红楼梦》的作者是有意把人物的情绪安置在相应的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三国演义》中的叛降行为看吕布形象
收藏 引用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 第1期10卷 30-33页
作者:李奉戬 徐依武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论武艺吕布是人们公认的魁首,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吕布并没有因绝伦超群的武艺,再加上“器宇轩昂”的外貌,而赢得美誉。一部《三国演义》,对吕布几乎无一人说一句好话,“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曲悲歌 一种旋律——《诗经·氓》与《伤逝》比较谈
收藏 引用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 第4期16卷 44-46,55页
作者:姚鲜梅 李奉戬大同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系山西大同037008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氓》与鲁迅的小说《伤逝》都是对爱情婚姻悲剧的吟唱。文章从这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探求出产生悲剧的相似背景——新旧道德的转型期,同时阐述了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