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小荣"
7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转生梅:宋代咏梅新范式的建立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25年 第1期 39-50,165,166页
作者:李小荣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转生梅”是宋代咏梅的新范式,它主要是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居士型文人所创立。该范式书写方式多样,有效地解决了咏梅诗词对梅花“三世”生命流程中的异时同构、异体同构问题,使人、梅和其他动植物组成的意象群之结构形式富于变化,从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论偈探赜
收藏 引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45卷 31-47页
作者:李小荣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中国古代画论与佛教诗歌、佛教美术的关系极其密切,其突出表现就在于僧俗二众皆有大量以偈体创作的画论诗,它们可称作画论偈。溯其来源,最早出自汉译佛典。中唐特别是两宋以后,随着南宗思想及文字禅的盛行,画论偈又广泛用于丛林说法,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变相的创作及用途
收藏 引用
《法音》2000年 第3期 23-28页
作者:李小荣 
变相是重要的佛教艺术之一,它从域外传人东土,至唐而达于极致。特别是因为它的配合,使佛经变文讲唱在唐代盛极一时,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所以,对变相的研究近一个世纪来一直受到艺术史家和敦煌学家的高度重视,成果亦丰,但是有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佛教音乐及其东传
收藏 引用
《法音》2001年 第2期 22-28页
作者:李小荣 
印度是一个宗教之国,其艺术的发生发展无不与宗教有关,S·夏尔玛指出:“印度艺术的生存就在于宗教。”于此,音乐也不例外。举凡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皆是它重要的源泉。甚至到近前,印度古典音乐还是敬神的,对宗教的虔诚与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渊明与道教灵宝派关系之检讨——以涉酒诗文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 111-119页
作者:李小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有关陶渊明涉酒诗文的思想渊源,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中古道教发展史与陶渊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结合古灵宝经对"酒戒"的特殊态度及其承袭早期天师道而来的厨会制度,证明其饮酒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道教灵宝派的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告与包装设计
收藏 引用
《湖南包装》1998年 第2期13卷 37-38页
作者:李小荣江西于都盘古山钨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渊明“性不解音”新解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2期 88-94,102页
作者:李小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孟郊诗歌语言艺术举隅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8年 第5期 28-27页
作者:邹西礼 李小荣 
孟郊是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作为转捩当时诗风的关键人物,其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尚怪尚奇的韩孟诗派.而诗风的怪奇常与独特的语言艺术紧密相联,韩愈评孟诗是“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荐士》),其着眼点即在孟诗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场域转换与揭谛信仰的历史变迁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24年 第4期4卷 1-20页
作者:李小荣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在明清诗文、小说、戏曲、宝卷等文学作品中,揭谛从未进入神祇谱系的上层,仅是听命差遣的小神,然其身影随处可见。若追溯其信仰的历史变迁轨迹,主要和场域转换密切相关:一者,从宗教层面言,唐五代时期是由佛教译场转向密宗道场;二者,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陶渊明“无弦琴”故事的两种类型及其寓意之异同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3期 91-100页
作者:李小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以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为代表,分别记载了两个繁简不同的陶渊明"无弦琴"故事,它们在后世都有广泛的流传。其实,这两类故事是诗人不同饮酒场景的写照:简单型(第1型)说的是独饮,复杂型(第2型)则为共饮。同时,它们又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