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庶民"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怎一个“仅此而已”了得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4年 第6期 4-5页
作者:李庶民 
关于金铭“兰亭奖”获奖作品,在本刊2004年第1期刊发后,引来了众多批评家、读者的热切关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道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说越清。本刊所倡导的艺术化、艺术化批评,将会在百家争鸣的艺术批评中不断向前提进。本期编发李庶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
收藏 引用
《书法研究》2002年 第1期 76-82页
作者:李庶民中铁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书法艺术在当代的价值转型、本体转型与主体转型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转型后的书法艺术仍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汉字。对书法而言,丰富的汉字意象是其创造所取之不尽的潜源,是启发才智与创造灵感的电光石火,因为汉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谁之过?——从首届“兰亭奖”的一件获奖作品谈起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4年 第1期 4-6页
作者:李庶民 
倡导书法、篆刻学术性,艺术性与批评的独立意识,是本刊去年“点击·2003”栏目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主要原因。今年本刊仍将循此机缘,推出“点击2004·获奖作品”批评栏目。本期刊发李庶民《谁之过?———从首届“兰亭奖”的一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约束与自由——谈谈对“协会”的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8年 第8期 67-68页
作者:李庶民 
三十年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与辉煌成绩,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发展与宽松的文艺环境,得益于千千万万书法大众的努力与执着,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联系书法家与书法活动的中间关键环节,即各级书法协会,尤其是作为全国书家之“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忆周恩来总理的一次意外接见
收藏 引用
《党史文汇》1996年 第3期 11-12页
作者:李庶民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20年了,思念之情,历久愈浓。40年前周总理的一次亲切接见,时时浮现眼前,铭记不忘。那是一次意外的接见。1955年7月,我和榆次地委、专署的七八个同志到广东省新会县参观。一天,我在街上行走,迎面开过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斋余墨(十一)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1年 第10期 85-87页
作者:李庶民中国书法刻字艺术官方网站 晋中市书协 
古今文人书法的差异不仅仅在于其主体身份、书法技法水平以及风格的审美取向等方面,更在其学识修养乃至社会责任担当上。当代某些"文人书家"的沉沦,不仅仅是艺术水平的低下,更是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的没落。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练达之材 博涉之艺——陈辉与其书、印、刻字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年 第9期 50-51页
作者:李庶民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 
书法家陈辉陈辉,1967年4月12日出生,安徽省颍上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第八、九、十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委,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心艺境 独至之微——于新澎书法概言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年 第12期 82-89页
作者:李庶民山西晋中 
初见于新澎,给人以儒雅温和、敦厚稳重的印象,一经交谈,颇见禀赋识鉴,不禁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感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篆刻艺术的文化载荷转型
收藏 引用
《书法》2007年 第8期 33-37页
作者:李庶民不详 
我们今天称之为篆刻的印章艺术,在经历了由实用工艺制作到文人雅玩与实用相统一的篆刻艺术再到现在的大众审美消费三次重要的文化载荷转型,到今天已经有着现代社会中通俗艺术的显著特征。这门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在经过两三千年来的逐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沙孟海学术机缄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 第9期 14-21页
作者:李庶民 
沙孟海学术成果涉及书法、篆刻、语言文字、金石、训诂、考据、史学、博物馆学等诸多方面。他考古证今,辞约理备;识高鉴深,言近指远。其所以取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绩,除了其品优学赡,思睿行笃之外,还与其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有密切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