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彬双"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SMA-橡胶支座隔震系统的动力响应研究
收藏 引用
《振动与冲击》2006年 第3期25卷 85-89页
作者:庄鹏 薛素铎 李彬双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45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超弹性滞回特性,提出了一种SMA-橡胶支座,并建立了这种新型隔震支座力学模型。通过一个单自由度SMA-橡胶支座隔震体系动力响应的仿真分析,详细研究了SMA-橡胶支座的动力性态和隔震性能。结果表明,SMA-橡胶支座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内预应力钢屋架张拉成型及内力分布研究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08年 第z1期38卷 535-538,624页
作者:祖青 李彬双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9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88 
对体内预应力钢屋架的张拉成型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相应的力学解释。采用等效降温法借助通用软件ANSYS对体内预应力钢屋架进行张拉成型模拟,研究了结构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形以及预应力分布情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MA-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 第4期21卷 10-15页
作者:薛素铎 庄鹏 李彬双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45 
SMA-橡胶支座是一种由叠层橡胶垫和形状记忆合金(SMA)复合而成的新型隔震支座。阐明了SMA-橡胶支座的设计思路和工作机理,通过SMA-橡胶支座实物模型的伪动力试验,考察了支座的水平和竖向刚度、耗能能力和等效阻尼比,研究了位移幅值、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隔震支座在网壳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空间结构》2006年 第3期12卷 18-23页
作者:庄鹏 李彬双 薛素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将形状记忆合金(SM A)与普通叠层橡胶垫复合可以形成一种新型SM A-橡胶隔震支座.本文阐明了SM A-橡胶支座的工作机理,并建立了支座的理论模型.将设计的新型支座应用于空间网壳结构地震的被动控制,推导了支座隔震空间网壳结构的振动方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 第3期26卷 45-50页
作者:薛素铎 董军辉 卞晓芳 李彬双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本文利用奥氏体状态记忆合金丝超弹性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分别从记忆合金材料一维本构模型和合金丝超弹性分段线性恢复力模型两个角度建立了阻尼器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性能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SMA阻尼器在加卸载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沉井的规范算法与有限元算法的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2019年 第9期2卷 32-35页
作者:李彬双 刘佳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文章以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一期污水支干管泵站中采用的矩形沉井作为计算案例,对矩形沉井采用规范中的常规平面计算方法和Midas有限元软件整体建模模拟分析分别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在沉井结构设计中的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声辅助提取微藻油脂机理及工艺参数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应用声学》2021年 第1期40卷 113-120页
作者:张仕 李彬 傅波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对微藻细胞壁进行破碎是提高微藻油脂提取率的重要手段,超声振动破碎是一种有效的细胞破碎方法。建立基于声冲流、声辐射力、声空化的传质动力学的经验模型,运用传输矩阵法设计用于微藻细胞破碎的超声振动子,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设置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开启桥的机械传动系统创新设计
收藏 引用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2016年 第3期35卷 18-18,20页
作者:黄凯 陈茂 谢宝玲 郑靖 李彬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辽宁辽阳111003 
文章论述了开启桥的开启机构设计,开启桥开启部分包括支座设计、传动系统设计、减速装置设计、滑块控制系统设计等四个方向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开启装置为扇形齿枢轴-齿轮系统,通过齿轮啮合转动完成开启桥的开启和关闭;通过减速器来实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六度分析框架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2023年 第8期68卷 981-992页
作者:赵坚 张如生 李明涛 于喜 赵海斌 宋政吉 程昊文 张嵬 刘志敏 李彬 叶钊 冯思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1002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101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近地小行星撞击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作为来自外空的非传统类型灾害风险,其中包含着威胁整个人类文明安全的超级重大风险.通过监测预警发现并识别风险,是实施小行星防御、防范化解小行星撞击风险的前提条件.当前,经过多年持续投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