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是风险企业融资契约的重要组成要素,但对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的风险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通过对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博弈分析,建立了两阶段风险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的风险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的数学模型,探讨了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风险项目的非货币收益、在职消费水平、社会声誉、努力水平、努力类型选择、拥有的剩余索取权比例、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专有性以及风险投资家投入资本的额度、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程度、战略目标实现的货币等值收益、对风险项目的监控成本等要素对风险投融资中控制权转移与激励约束契约机制设计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控制权转移与激励约束互动关系的风险投融资契约设计机制,对风险企业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摘要: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已成为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基于现有文献,在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中补充影子银行相关指标,以保证高杠杆、高流动性风险的经济参数参与建模,使得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更加完整;运用因子分析计算七个金融子系统及整体金融系统安全得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GA-ANN)建立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观察金融系统运行是否平稳、金融安全得分是否出现剧烈波动或异常值,以此判断国家金融状况是否安全,并对2013年我国金融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其中,GA-ANN网络较径向基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拟合精度.预测结果显示2013年下半年我国金融系统总体运行安全,但在影子银行、股市和保险子系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投资者对国家宏观金融安全预判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控制权转移激励是委托代理激励契约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对动态学习机制下委托代理激励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考虑到风险项目收益风险与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之间交互作用,融合控制权转移激励和职业经理人风险规避行为,建立了包含资本和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劳动投入的委托代理激励契约的两阶段优化与学习模型,探究风险投资者的学习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挖掘控制权转移激励、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及项目收益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了风险投资者学习效应下控制权转移激励与项目收益风险正相关关系和规模报酬效应.此外,通过计算实验也发现了在职消费及风险项目战略收益对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劳动效用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而风险项目战略收益仅对风险投资者投资收益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将控制权转移激励、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及项目收益风险融合到风险投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中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对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摘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探究当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源的分布与深层次根源,并运用SIRS模型对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提升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能力的基础上,从降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交叉传染概率、提高金融市场对风险的免疫功能、优化新时代中国金融市场协调监管体制机制设计层面,提出金融风险监管体制改革路径,以期实现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目标。
摘要:环境、气候风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绿色金融的发展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在厘清环境风险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冲击的传染路径及绿色金融驱动防控环境风险的作用逻辑的基础上,为从源头防范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源的产生与发展,更好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建,如何发展绿色金融以助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摘要: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改革、长期的主体缺位和短期行为以及对自下而上需求的忽视。六十多年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但经济新常态下的"三农"形势变化,给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依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路径依赖的形成机理,并从供给端、需求端、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新时期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设计。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分级基金的发展历程,并系统梳理了其类型和条款设计。通过对分级基金市场表现的研究,发现在扣除交易成本等因素后,具有配对转换功能的指数型分级基金存在溢价,即子基金价格之和大于母基金净值。而主动管理型分级基金则不存在溢价。进一步研究发现,指数型分级基金溢价来自于其B份额,且标的指数越容易做空,溢价越大。这说明缺乏对冲策略并非是分级基金溢价的来源。相反,有对冲策略的指数型分级基金B份额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类似于指数期权性质的新产品,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市场愿意为新产品支付溢价。其次,我们对影响价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子基金溢价随时间的变动与市场情绪指数和交易量相关,而与母基金的业绩表现无关。
摘要:构建并优化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技术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业务必然选择。基于小微企业内在特征,设计以小微企业现金流信息为违约触发机制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SSVM),运用某国有控股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微观数据证实该模型能够相对提高预测精确度和稳定性。应用LSSVM构建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模型有助于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小微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减轻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能够化解供给型信贷配给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要:一般来说组织结构影响组织战略,而组织战略的变化常常要导致组织结构和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中,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较少,传统的集中式的职能结构通常能保证银行组织运行良好。从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球化的竞争增加了变化的速度,银行组织必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并能迅速做出更多日趋复杂的决策。但是,巨大的信息流很快超越了银行把局部信息传送到决策者手中的能力,迅速的决策速度反而把银行陷于高风险的尴尬境地。集中化的治理结构是潜在的瓶颈。虽然利用后来发展起来的高级信息技术可以把大量的细节信息传送到决策者那里,但是少数的几个决策者不可能控制他们面对的每一个市场所发生的事件。于是银行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设计新的组织,它的设计是用来处理信息的,并把决策权转移给掌握相应知识的人,组织管理的目标强调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