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慧莉"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数字技术影响下体育建筑的参数化及协同设计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2年 第11期9卷 32-34页
作者:李慧莉 张硕松 张险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随着数字设计手段、施工手段以及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体育建筑呈现出形式更加自由、结构构成方式更加复杂的趋势,而参数化及协同设计手法为其提供了一个系统化、高效率的设计平台。本文从参数提取、模型构建及协同设计应用等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型度假酒店的地域文化表达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0年 第5期7卷 18-20页
作者:李慧莉 张硕松 张险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116024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生态旅游概念的出现对度假酒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概念衍生出了度假酒店的生态性设计原则,而与生态设计密切相关的地域性表达包括地域场所营造、地域技术运用和地域文化的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动的清河,儒雅的书院——河北省清河县“三馆一场一校”规划设计方案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10年 第6期28卷 54-57页
作者:李慧莉 张硕松 张险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助教116023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116023 
该文基于河北省清河县"三馆一场一校"规划设计方案,以"舞动的清河、儒雅的书院"为线索,对用地布局、空间组织、景观绿化、道路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文化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D打印建筑技术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6年 第9期 224-225页
作者:王津红 李慧莉 丁晓博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新的建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挑战和补充,同时促使了建筑设计、材料研发、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创新。本文通过一些3D打印建筑应用案例及设计的研究,分析本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管网改造工程应用分析
收藏 引用
《给水排水》2016年 第5期42卷 122-126页
作者:李慧莉 程一航 赵红花 王少峰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730050 
以深圳市新区某片区管网改造工程项目中的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采用BIM技术及Revit2014和CAD2008软件,对市政工程改造项目中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碰撞检查,将BIM分析结果对比已实施的设计施工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管网改造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营造人性化滨水空间——滨水度假酒店地域性设计表达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1年 第4期8卷 19-21页
作者:李慧莉 张硕松 张险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116023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00096 
本文分析滨水度假酒店的特点,从视觉和体验感两方面阐述滨水场所的营造方法,针对性地研究度假酒店与水体的关系,以及度假酒店滨水环境和过渡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性化护理在维和二级医院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 第4期11卷 302-303页
作者:姜伟娜 李慧莉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北京市10070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维和二级医院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营造优美、舒适的体检环境,针对不同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的体检者,设计不同的服务套餐,并把体检护理流程化,提供体检前、中、后人性化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体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 第11期32卷 117-121页
作者:李慧莉 龙志强 蔡锦潇 李江尧 原文凯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福建省沿海建筑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0 
采用一体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青岛啤酒厂的生产废水。在温度为(20±2.5)℃、进水pH值为5~6.2的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26d,运行期间监测了进出水COD、氨氮、浊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为88%~98.46...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源酶强化秸秆污泥混合厌氧消化条件优化
收藏 引用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 第15期36卷 6-12页
作者:李慧莉 何芙蓉 刘鹏程 陈志强 杨子显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为研究不同外源酶对中温(35℃)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以秸秆污泥混合物(质量比为1∶2)作为底物,在最优投加量下将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按1∶1、1∶2、2∶1、1∶3、3∶1等5组投加比设置实验,分析各组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过程氨氮含量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筋混凝土梁加固中剪力的传递
收藏 引用
《福建建筑》2000年 第4期 52-53页
作者:陈建明 李慧莉厦门海腾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361004 厦门市工业设计院361004 
本文简要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在加固过程中剪力的传递问题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