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春熹"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国戏曲表演的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2年 第1期 15-22页
作者:李春熹 
对中国戏剧界来说,“传统”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字眼,是一个引为自豪也易引起争论的字眼。从戏剧是一种演出艺术、是演员当众表演故事的角度说,世界三大古剧中的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都曾湮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迷雾中了,而唯独中国戏曲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阿甲戏曲理论初探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4年 第6期20卷 22-28,40页
作者:李春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北京100029 
阿甲戏曲理论犹如一座大厦,其基座是生活的真实与戏曲艺术真实的思想;其支柱有二:一是程式和生活的关系,二是体验与表现的关系;其穹顶则是戏曲与观众的关系。一种美学追求,通过艺术创造的内外两条轨道,走向观众交流的归宿,这就是我们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再徘徊的希望——第10届全国小品小戏大赛观感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3年 第10期 30-31页
作者:李春熹 
8月上旬,酷暑笼罩下的广州。我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看今年的全国小品小戏大赛,而且把上天洒下的热情也带到剧场里。人民群众还是需要优秀的小品艺术的。群众的需要是小品艺术摆脱徘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希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外傩戏学者的盛大聚会——记中国傩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6期 42-43页
作者:李春熹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阳春季节,春光明媚,暖风习习。古帝尧王的圣地,素有“花果城”美称的临汾市,迎来海内外一百二十位傩戏学者,开展了一次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傩戏、傩文化的卓有成效的研讨活动。这次“中国傩戏国际学术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童话剧的又一种表演方法──《文那呀,从树上下来吧!》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0年 第3期 26-27页
作者:李春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扬社会主义审美大旗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2年 第3期 15-16页
作者:李春熹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的解释 新的表现——看宋丹菊饰演《战宛城》的邹氏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2期12卷 58-59页
作者:李春熹 
前不久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中,宋丹菊同志曾与台湾归来的两位舅父、京剧名宿孙元彬、孙元坡昆仲等合演了《战宛城》,以其对邹氏的新的解释、新的艺术表现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创作,使这次的甥舅合作传为菊坛佳话。邹氏是宛城郡守张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军旅戏剧审美价值的提升和超越——90年代以来总政话剧团的创作回顾
收藏 引用
《剧本》2003年 第8期 60-62页
作者:李春熹 
总政话剧团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 ,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为军队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庆祝该团建团 5 0周年之际 ,我们选发了部分有关剧目创作的论文以飨读者诸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访日散记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7年 第6期 52-53页
作者:李春熹 
访日散记李春熹李春熹、团员王克豪、沈虹光)于1997年4月19日至28日访问了日本,受到了“话剧人社”日笠世志久、松原刚、菱沼彬晁以及伊藤茂等戏剧界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在东京期间,代表团参观了建成不久、尚未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血火征程》和戏曲现代折子戏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6期 19-20页
作者:李春熹 
《血火征程》(张玮同志总导演、中国评剧院演出)是一出革命战争题材的评剧现代折子戏。组成《血》剧的四个段落,从不同的角度、以独特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保卫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这四个时期革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