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暮凡"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宫、调情绪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创作探究--以《别亦难》为例
收藏 引用
《铜陵学院学报》2019年 第6期18卷 77-80页
作者:童锐 李暮凡铜陵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中国传统音乐五声调式体系中的"宫"和"调",在表现中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音乐情绪。文章通过分析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诗词歌曲《别亦难》的音乐创作,从歌曲的宫、调特点出发,探析基于音乐宫、调情绪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艺术”时期音乐的“承前启后”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 第6期41卷 14-15页
作者:李暮凡 胡小莉新疆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21 
“新艺术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该时期在音乐本身和社会功能上都对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甚至之后的时期有很强引导作用,它是在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时期。从该时期的历史背景、音乐创作特征和与其前后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曲戏文化传承述论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 第3期43卷 28-32页
作者:陈晓 李暮凡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830052 
文曲戏又名调儿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从坐唱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清丽明快、流畅自如,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通过对文曲戏的研究得出文曲戏的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艺术传承、演员传承和剧目传承三个方面,根据文曲戏传承现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徽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3年 第11期36卷 84-86,89页
作者:俞斌 李暮凡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安徽原生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探索安徽原生态民歌的传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安徽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诗词艺术歌曲《葬花吟》音乐创作探究
收藏 引用
《黑河学院学报》2023年 第5期14卷 173-175,188页
作者:李暮凡 陈晓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830052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歌曲《葬花吟》从最早的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经过钢琴伴奏的编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葬花吟》歌词文学内涵,反映了该音乐作品中作曲者和钢琴伴奏编配者的音乐创作构思。通过文学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承前启后 旧调新腔——新当涂民歌艺术特征发微
收藏 引用
《铜陵学院学报》2018年 第3期17卷 80-83页
作者:李暮凡 单军杰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当涂民歌在经历新编整理之后焕发了全新的艺术光芒,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承前启后,旧调新腔,艺术价值得到了深层次的释放。历经时间检验,新编当涂民歌所作出的改变革新无疑是十分成功的。文章试以新编当涂民歌为载体,分析新编工作的必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诗词歌曲《相见欢》的艺术创作特征探析
收藏 引用
《黄山学院学报》2019年 第6期21卷 102-105页
作者:杨玉月 李暮凡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古诗词歌曲因其深刻的内涵而备受作曲家们的关注。而歌曲与旋律的融合、行腔与歌词内涵的切合是每一位声乐演唱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相见欢》是由张肖虎先生创作并带有钢琴伴奏的一首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分析《相见欢》的文学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声性和声在哈萨克族民歌伴奏中的应用探究
收藏 引用
《宿州学院学报》2022年 第7期37卷 58-63页
作者:童惠 李暮凡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230033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哈萨克族民歌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自新中国成立后就不断有作曲家对其进行改编并编配伴奏,将其民族性、专业性和欣赏性极大提升。哈萨克族民歌有个性的音乐形态对于五声性调式和声在伴奏中的配置虽具难度但更显多彩。从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花腔”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年 第4期40卷 110-114页
作者:杨静 李暮凡 王婷婷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合肥市230013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合肥230011 
黄梅戏“花腔”仅以低音la-中音do-re-mi和do-re-mi-sol两个腔音列唱出黄梅戏的情节发展,通过两个腔音列的转位、逆行等变化手法达到音乐进行。文章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黄梅戏“花腔”的音乐形态、核心音级和腔音列类型进行多角度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徽民间歌曲钢琴伴奏的探究
收藏 引用
《当代音乐》2018年 第7期 130-131页
作者:单军杰 李暮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民间歌曲在近些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和其他中国民间歌曲一样并非专业创作,而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为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安徽民间歌曲编配伴奏,使得它们也具备了专业性和艺术性。他们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