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唐肃宗乾元二载(759)立秋后不久,杜甫弃官寓居秦州,至十月底复高秦州南下同谷就食.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为我们留下了九十多首诗篇,不仅数量之多在杜甫创作的各个时期是罕见的,而且这些诗篇几乎全部是精心结撰的力作,其中的一些名篇甚至标志着杜诗艺术的最高峰.如此淳美境界的实现,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作者当时的生活以及受生活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状态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拟先从衣食、交游、行止三方面略述杜甫在秦州的生活情形,然后探讨它们和本期创作之间的关系.
摘要: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寓居陇右。在这里,初期生活尚可,后来逐渐陷入困顿,年底前移家成都。在陇右生活的五个多月中,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17首诗,不但数量甚丰,而且有些篇章在艺术上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