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海红"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菌株WYT降解还原蓝4的关键基因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 第7期41卷 3283-3290页
作者:马倩 李海红 王洋涛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600 
以印染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WYT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对还原蓝4(VB4)染料降解脱色的关键基因.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和同源重组法,确定染料代谢的可能关键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敲除,构建载体进行基因回补,设计表型验证实验验证基因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HNO_(3)改性活性炭对不同价态离子的电吸附规律
收藏 引用
《化工进展》2022年 第9期41卷 4986-4994页
作者:袁权 李海红 刘浩杰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4 
以硝酸改性活性炭为原材料,制备电吸附电极,并研究其对8种常见金属盐离子的吸附特性;分别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外光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改性前后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相比于改性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K_2CO_3活化法制备棉纤基活性炭及孔结构分析
收藏 引用
《化学工程》2018年 第7期46卷 17-21,36页
作者:王娟 李海红 薛慧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8 
以废旧棉纺织品为原材料,K_2CO_3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棉纤基活性炭。选取活化温度、浸渍比、浸渍时间和活化时间为影响因子,探讨不同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和得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在不同条件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确定棉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分跨膜运输”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收藏 引用
《生物学教学》2008年 第9期33卷 32-33页
作者:李海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本文总结了“水分跨膜运输”一节的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设计思路,介绍了本节教学中应用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主要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棉纤维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性能表征
收藏 引用
《化工进展》2018年 第5期37卷 1916-1922页
作者:李海红 薛慧 裴盼盼 杨可 夏禹周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8 
以废旧棉布为原料,K_2CO_3为活化剂,化学活化法制备棉纤维基活性炭。以碘吸附值和得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进行主要影响因子的筛选,利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优制备工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雾湖水库小流域生态茶业建设模式与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 第3期 60-61页
作者:李海红黔南州水土保持站贵州贵定558000 
贵定县云雾湖水库小流域是贵定云雾茶的产地之一,在该小流域治理中,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设计组装出多种不同目标的生态茶业建设模式,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建设独具特色的绿色企业,以点带面,推广"企业+基地+茶农"模式,使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KOH活化法制备废旧棉织物活性炭及表征
收藏 引用
《精细化工》2018年 第1期35卷 174-180页
作者:李海红 杨佩 薛慧 裴盼盼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8 
以废旧棉织物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利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采用XRD、SEM、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FTIR等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先炭化废旧棉织物,在m(炭化料)∶m(KOH)=1∶1,浸渍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千心理图书”的出版特色
收藏 引用
《科技与出版》2013年 第4期 52-54页
作者:李海红 车玉龙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00740 
心理类图书市场需求旺盛,属于长销书,必须做出自身的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效应。细分心理类图书的行业市场,才能找到一条属于心理类图书的特色出版之路。"万千心理图书"注重特色心理图书的出版,把图书的读者定位、选题设计等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吉林省创意产业园区建立若干问题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前沿》2012年 第14期 85-86页
作者:李海红白城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比尔.盖茨的上述论断充分说明了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在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体绿道景观空间复合视觉感受设计引导探索——以泉州市山体绿道示范段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1年 第S2期37卷 6-10页
作者:赵彦 卫丽亚 李海红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31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 
景观空间是置身其间的观赏者产生视觉感受的载体,视觉感受可概括为亲切宜人、开阔明朗、宏伟广阔、寥远磅礴4种,通过对景观空间的设计进行引导使观赏者产生2种及以上的视觉感受是本研究的主旨。从景观空间视觉感受与视距的关系入手,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