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篇电子文献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篇艺术学
  • 2篇工学
  • 2篇管理学
  • 1篇经济学
    • 1篇历史学类
  • 1篇教育学
    • 1篇法医学类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漆画艺术
  • 1篇艺术审美
  • 1篇先秦时期
  • 1篇质觉
  • 1篇现代形态
  • 1篇漆画创作
  • 1篇巴别塔
  • 1篇艺术家
  • 1篇语言解构
  • 1篇表现手法
  • 1篇现代漆画
  • 1篇艺术语言
  • 1篇教学探索
  • 1篇创作观
  • 1篇潜质
  • 1篇写实绘画
  • 1篇材料语言
  • 1篇金缮
  • 1篇艺术效果
  • 1篇触觉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7篇李瑜琪
  • 1篇党东耀

语言

  • 7篇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李瑜琪"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心灵的巴别塔——程向君的漆画世界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3期 66-67页
作者:李瑜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漆画脱胎于中国古代漆器文明,是中华古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从事漆画艺术创造既要重视“技”的表现,更要追求“艺”的境界。漆画界代表人物程向君在借助传统绘画题材,以及对传统漆艺新的阐释理论和新的处理方式的基础上,吸收了民族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漆说艺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8期 72-75页
作者:李瑜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漆画艺术从古至今在中国历经了漫长发展过程,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还很年轻,而漆器却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一书提出:“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精神与艺术语言解构——刘善林漆画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9年 第1期 122-123页
作者:李瑜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世纪80年代,漆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艺术领域,以独特的艺术效果、新颖的材质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并逐步被社会和业界认可。漆画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作尝试,不断拓展漆画的艺术语言和当代化表现手法,以此来丰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材料与设计思维:金缮工艺教学的新探索
收藏 引用
《装饰》2016年 第7期 111-113页
作者:李瑜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通过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金缮工艺教学,探索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通过具体课程案例,梳理了在漆艺教学课程中的各个环节,讨论如何让学生有步骤、系统地建立起对材料、工艺、技术、美学的科学认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漆画审美潜质初探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年 第6期 48-49页
作者:李瑜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从漆画的"质觉"审美潜质、"触觉"审美潜质以及个案漆画创作观出发,探索并发掘漆画的艺术潜质。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使现代漆画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风格,也使漆画家在艺术审美上对漆画的潜质更为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漆画艺术表现“潜质”的审美价值
收藏 引用
《美术之友》2009年 第2期 79-80页
作者:李瑜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漆艺工作室 
现代漆画在各种媒介、技法及观念的带动下,有了新的发展,更显其艺术魅力。回归到漆画"质"的本体,对漆画家自身的创作观念的研究更贴近对漆画潜质的探索与发掘。本文从对漆画的"质觉"体验、探索来发掘漆画所蕴涵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智能传播研究的演进、主题与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新闻战线》2022年 第2期 103-106页
作者:党东耀 李瑜琪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国智能传播研究兴起于2013年“大数据元年”,发展至今共经历四个时期:发轫期、成长期、爆发期、深化期。主要有五个研究主题:人机关系研究、传媒业发展研究、新闻黑箱、受众分析、智能广告。由此形成四大研究领域:技术重塑下新闻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