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漆画脱胎于中国古代漆器文明,是中华古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从事漆画艺术创造既要重视“技”的表现,更要追求“艺”的境界。漆画界代表人物程向君在借助传统绘画题材,以及对传统漆艺新的阐释理论和新的处理方式的基础上,吸收了民族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诸元素,从而强化了漆画表现语言的民族气派和现代形态,其作品也呈现出个性化风格。
摘要:漆画艺术从古至今在中国历经了漫长发展过程,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还很年轻,而漆器却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一书提出:“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摘要:20世纪80年代,漆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艺术领域,以独特的艺术效果、新颖的材质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并逐步被社会和业界认可。漆画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作尝试,不断拓展漆画的艺术语言和当代化表现手法,以此来丰富漆画的内涵和外延。刘善林在漆画创作上孜孜以求,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对漆画的艺术表现和时代精神进行了深度的探索,色彩和造型解构使得刘善林的漆画艺术充满别样的生机,赋予它们独特的色调、律动与内涵。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金缮工艺教学,探索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通过具体课程案例,梳理了在漆艺教学课程中的各个环节,讨论如何让学生有步骤、系统地建立起对材料、工艺、技术、美学的科学认知。
摘要:本文从漆画的"质觉"审美潜质、"触觉"审美潜质以及个案漆画创作观出发,探索并发掘漆画的艺术潜质。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使现代漆画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风格,也使漆画家在艺术审美上对漆画的潜质更为关注。
摘要:现代漆画在各种媒介、技法及观念的带动下,有了新的发展,更显其艺术魅力。回归到漆画"质"的本体,对漆画家自身的创作观念的研究更贴近对漆画潜质的探索与发掘。本文从对漆画的"质觉"体验、探索来发掘漆画所蕴涵的丰富的审美趣味,从"视觉"与"触觉"等方面探索与拓展漆画潜质的可能性及对漆的本体认识。
摘要:我国智能传播研究兴起于2013年“大数据元年”,发展至今共经历四个时期:发轫期、成长期、爆发期、深化期。主要有五个研究主题:人机关系研究、传媒业发展研究、新闻黑箱、受众分析、智能广告。由此形成四大研究领域:技术重塑下新闻业的变革、智能传播与社会治理的关联、智能时代的伦理风险审视和智能广告的核心要素。其研究呈现五大趋势:范式的主体性反思、平台的文化性关照、服务的情景化聚焦、伦理的学理化深入和治理的法制化思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