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秀云"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别一种艺术构型——赵本山小品独特构型的美学批判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1年 第10期 64-67页
作者:李秀云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艺术构型,是指艺术家在一系列作品中由某种关系和个性化的部件构设的带有某种模式或模型意义的形式.是艺术家及其艺术品独特风格和特征的标志。它在个体性与普泛性上与艺术构形显出区别。“构形”重在构建物体的形状,强调事物呈现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男旦”艺术现象的审美批判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 第12期 144-147页
作者:李秀云 刘策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男扮女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当代社会对"男旦"的反响很是强烈,很多艺人借此走红,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文章试图用区分性别的基本生活体验,来说明男扮女艺术的审美效果是如何呈现的,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书法的文化解释——王元军《六朝书法与文化》读后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 第1期 172-173页
作者:李秀云 
要真正地了解中国的书法,文化的研究是必要的,并且很多重大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的研究才能获得可靠的答案。继《唐人书法与文化》之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王元军博士的新著《六朝书法与文化》(2002年12月上海书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纱帐的别种风情——李杰话剧创作风格刍议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5年 第6期 97-102页
作者:李秀云 钱悦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话剧作家李杰的话剧独具个人特色和风格,这同他的人生经历及其对生活的深刻领悟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他有着深切的现实主义追求,另一方面他也不断尝试新的话剧表现手法,在情节设计和人物表现等方面寻求创新,这些主要归功于他始终稳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领导者下行关系中的沟通协调艺术
收藏 引用
《领导科学》2014年 第1期 28-29页
作者:李秀云中共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运用自己的权力、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与下级所进行的思想交流、利益和关系的调整,被称为下行协调。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协调好下行关系,直接影响到下级积极性的发挥。能够较好地把握这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巫术发生说”对喜剧小品的导源性影响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8年 第4期 56-62页
作者:李秀云 李璐吉林师范大学 
在众多的有关文学艺术起源的学说中,"巫术发生说"都是一种有迹可循的学说,这意味着巫术这一富于原始性和民间性的文化形态对后世文学艺术不仅具有逻辑起点的意义,更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余韵。另一方面,对于当代喜剧小品来说,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笑声的天平——东北喜剧小品蕴含的道德精神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6年 第9期 13-16页
作者:李秀云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喜剧小品近年来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发展,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尤其是东北喜剧,为全国人民精心生产着热烈健康、酣畅淋漓的笑声,更是令人青睐有加。究其原因,除了它具有语言的地域性、人物的本真性、故事的时代性等方面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雨果的艺术自由观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 第11期 124-127页
作者:李秀云 王珊珊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艺术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就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是人们心灵的调剂师,但在很多时候却遭受非议,甚至是压制和攻击,艺术失去了自由。雨果站在浪漫主义的立场上,为艺术自由而呐喊,带来了艺术的新发展,使艺术自由有了实现的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东北秧歌舞蹈品格与艺术传承的再审视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2年 第5期 109-113页
作者:王桂霞 李秀云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秧歌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舞蹈形式与其它地区的秧歌在起源、舞蹈技艺、人物形象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表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品格。随着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日益发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东北秧歌作为具有关东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8年 第9期 86-89页
作者:纪颖 李秀云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14—16世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演变,中世纪的文学枷锁逐渐开始瓦解,人类日益认识到自身惊人的创造力和享受生活的正当性。欧洲相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资产阶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