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翎"
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MoTe_(2)/Ta_(2)NiSe_(5)/MoTe_(2)范德华双异质结实现超快、宽带和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
收藏 引用
《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24年 第7期67卷 2182-2192页
作者:张洁莲 黎思娜 朱玲玉 郑涛 李翎 邓群睿 潘志东 江美华 杨亚妮 林月蓉 李京波 霍能杰School of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Foshan 528225China College of Physics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0China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hip and Integration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31China 
高效光电探测器在监控、热成像、光通信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迫切的应用需求.优化光电探测器参数如微型化、高量子效率、超快响应速度等,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提出了一种由顶部/底部MoTe_(2)和中间Ta_(2)NiSe_(5)层组成的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内学与外道:雪域保护神十一面观音来源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 第1期 109-115页
作者:李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藏传佛教尊十一面观音为西藏保护神,传说这个藏王松赞干布的本尊神发现于南印度。从此,藏传佛教中,十一面观音崇拜盛行不衰。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个汉藏佛教中盛行的大菩萨观音可能与印度土著大神湿婆崇拜密切关系,尤其作为雪域保护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人入墓”图的文化语境——以榆林25号窟《弥勒经变》为例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2022年 第3期 122-125页
作者:李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以往学者对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老人入墓”图的研究,通常将关注点集中在是否违背传统孝道与弥勒信仰方面,从而偏离了问题的重点。本文通过印度“四行期”传统,讨论“老人入墓”的来源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老人入墓”是一个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创产业视域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4年 第3期 0181-0184页
作者:李翎 马福贵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在文创产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显著提升了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其教学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文创产业视域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认识夜叉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8年 第2期 21-26页
作者:李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夜叉信仰是印度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研究中不能忽视的文化现象。它的重要性对于印度之外的别国学者来说,就是要真正了解夜叉在印度的信仰情况以及夜叉造型对佛教艺术早期范式的启发。夜叉信仰由吠陀时代进入婆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佛湾《睒子行孝图》识读
收藏 引用
《法音》2022年 第2期 50-52页
作者:李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大足宝顶大佛湾北岩中部第17龛为所谓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变表现了几段孝亲故事,且都有铭文说明雕刻内容。其中《释迦佛因地为睒子行孝图》的识读,因周边图像与文字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确认。但是通过观察,这里没有出现《睒子本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人相与审美理想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2年 第11期 112-115页
作者:李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佛教文献宣称佛陀身体具有三十二种标记,称为“三十二种大人相”(Mahāpurușa Lakshanas),它们是圣人或成就事业之人的特征。以这些特征为依据,佛教造像表现了佛陀有别于常人的形象。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部分的特征并不符合我们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石刻艺术概述
收藏 引用
《西藏研究》2003年 第4期 72-80页
作者:李翎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族的石刻可谓是藏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种无处不在的“天堂符号” ,书写了雪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大量佛教、苯教的石刻作品不仅是藏民族宗教信仰的反映 ,也是他们独特审美趣味的写照。本文从石刻分布、石材、用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法相妙色:走近国家博物馆佛造像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12年 第3期 63-65,85页
作者:李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佛造像展体现了佛教艺术博大精深和风格多变的特点。当我们仰望它们的时候.这些造像“远不止是传播宗教知识的工具”.更是文化与人类情感的载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来自生活 服务社会——访雕塑家田金铎教授
收藏 引用
《美苑》1997年 第1期 4-8,17-19页
作者:李翎 
艺术来自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想法,似乎显得严肃而拘紧,并且还散发着过时的“革命”气息,但这正是雕塑家田金铎的艺术观。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没有通常人们熟知的艺术家的玩世不恭、自由放任以及格格不入。《走向世界》所赢得的辉煌,并没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