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水稻小区育种频繁换种、自动充种、快速清种、防止混种等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水稻小区育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排种器采用凸轮式凹槽滑轨配合电机完成快速换种与充种工作,并结合舵机传动系统完成快速卸种工作。以排种盘转速、工作负压为试验指标进行两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器吸种负压为1 500 Pa、排种盘转速为30 r/min时,排种器空穴率为3.33%,1~3粒穴占比为96.67%,多粒穴占比为0%,所研制的小区育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满足水稻小区育种试验的农艺要求。
摘要:本文针对砂芯3D打印技术,提出一种桌面级3D打印机设计方案。这种新型成型技术主要用于铸造模具制造,是以型砂为基础材料,以树脂、固化剂为固化材料,通过对模型的切片,以及控制喷嘴喷洒固化材料使型砂凝固成型,从而最终形成铸造模具。该设计方案的桌面级3D打印机,体积小,以单片机arduino为控制系统,可打印出小型工作品引言: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拥有耗材少,成品速度快等优点。市面常见的3D打印机一般是把树脂材料熔积成型,实现从无到有的塑形,而砂芯3D打印机是通过逐层固化型砂的方式成型,为3D打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摘要:针对目前自动泡茶装置存在的机械结构集成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缺少茶艺文化内涵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实现潮汕传统工夫茶艺的智能沏茶机,可实现精量加茶叶、冲茶、淋罐、洗茶叶、泡茶、烫杯、沏茶,最后清洗杯、壶和清理茶渣的全自动工序。其结构简单紧凑,是饱含潮汕传统工夫茶艺文化的智能沏茶机。
摘要:联合作战概念的出现和无人机多任务使命的实际运用,使得无人机联合作战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发展的重点。基于协同作战和联合作战的内在联系及国内多无人机协同作战有关理论上的研究情况,分析了无人机协同试飞试验的条件和主要特点,总结归纳了无人机协同试飞试验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无人机编队的设计依据和关键问题,介绍了集中式、集散式、分布式控制的基本概念,论述了3种控制模式下的无人机协同试飞试验的实现方法和各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
摘要:背景:骨衍生材料中冻干骨异抗原去除不充分,免疫原性强烈;脱蛋白骨和完全脱钙骨基质抗原性较弱,但前者无成骨诱导能力,后者生物力学性能很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以部分脱钙冻干骨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移植组织的组织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6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方法:将48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1cm节段性缺损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周移植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通过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后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①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5)。自体骨组植入后CD4+和CD8+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同种异体骨组植入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植入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②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2周与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及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植入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植入后8周,形成板层骨,部分脱钙冻干骨支架材料已被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后12周,植入物均已完全被板层样骨所替代,髓腔再通。结论:部分脱钙冻干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摘要: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即将启动,作为借鉴,日本北海道森林经营管理的动态综述很有意义,因为那里遇到的资源问题与我们面临的颇有相似之处。引进监测新技术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前林业技术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引述日本的调查体系框架构想,对提高我们森林资源监测水平可能是有益的。
摘要:目的研究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转移生长因子-β(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rhBMP/TGF-β)和WO-1两种生物活性因子的缓释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以猪部分脱钙骨为支架材料,用真空负压吸附法将rhBMP/TGF-β和WO-1分别涂层在支架材料上,然后再用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涂层,制成缓释体。设计单纯材料组(A组),单纯材料复合成骨细胞(B组),含rhBMP/TGF-β为缓释体1(C组)、C组复合成骨细胞(D组)、含WO-1为缓释体2(E组)、E组复合成骨细胞(F组)6组,分别植入36只新西兰兔双后肢,每组6只。术后2、4、6、8周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生物化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观察时限内,A组无成骨现象,B、D、F组成骨评分显著优于C、E组(P<0.05),C、E组的成骨活动明显延迟,D、F组成骨的质和量较B组提前2周,较C、E组提前4周。C、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新增钙含量B、D、F组显著优于A、C、E组(P<0.05);A、C、E组钙含量递减幅度逐渐减少。结论含生物活性因子1、2的两种缓释体异位诱导成骨出现时间较复合成骨细胞后的成骨活性显著延迟,单纯材料无异位成骨能力。
摘要:[目的]探究制药废水中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细菌的组成与系统关系。[方法]利用土质滤材构建生物反应器,基于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Rpf)对VBNC细菌的复苏刺激生长作用,采用MPN(most probable number)法,稀释平板法分离其中复苏可培养化的VBNC菌株并解析其16S rRNA基因系统关系。[结果]在MPN培养系中,Rpf对部分细菌有生长刺激作用。制药废水中存在对Rpf敏感、复苏可培养化的VBNC优势菌群;制药废水中对Rpf敏感的VBNC优势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放线菌Microbacterium、Gordonia和Leucobacter属近缘菌,革兰氏阴性菌Candidimonas、Xanthobacter和Aminobacter属近缘菌,其中菌株ZYM1、ZYM3、ZYZR4和ZYXR1可能属于新种。[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制药废水中存在VBNC状态细菌,为研究其形成机理、复苏活性化机制以及制药废水的深度处理等提供重要的思路与方法。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