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李镇西"
7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网”情深——我与K12网站“班主任论坛” 李镇西
收藏 引用
《师道(人文)》2002年 第2期 41-42页
作者:李镇西四川成都石室中学 
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坐在电脑前,打开网络,进入K12"班主任论坛".妻子在厨房弄早点,女儿还在熟睡之中,而我则通过看似冷漠的电脑屏幕与天南海北的班主任网友们开始了热情的对话:便条标记一闪一闪的,往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人格上,我们永远平等——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之十
收藏 引用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7年 第12期 26-27页
作者:李镇西 
从2007年的1月到12月,《镇西在线》每次都以生动的文字、具体的事例,为老师们讲述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在尊严上、感情上、思想上、人格上,师生应该是天然平等的。"这是李镇西老师文中的一句闪光的话,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岂能如此考评班主任?
收藏 引用
《班主任》2002年 第2期 30-31页
作者:李镇西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610041 
笔者听说这样一条"新闻":某重点中学的新学期班主任会上,校长宣布:"为了加强校风班风建设,为了增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工作的实效性,从本学期起,班风将同班主任工作考评相联系.具体做法是,平时每班学生的课堂纪律扣分、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再论“权威转化”兼答《立》文作者
收藏 引用
《天津教育》1992年 第9期 14-15页
作者:李镇西 
真诚感谢《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载于《天津教育》1992年第3期,以下简称《立》文)作者对我发表在《天津教育》1991年第12期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以下简称《权》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使我对有关班级管理的问题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说“谈心”
收藏 引用
《班主任》2003年 第5期 44-45页
作者:李镇西 杨清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402160 
李镇西,全国知名班主任,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现为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生。我刊特请他主持“镇西茶座”栏目,就广大班主任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5年 第7期 64-67页
作者:李镇西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说“借班上课”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02年 第3期 42-43页
作者:李镇西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表演性质的公开课在实际教学交流活动中并不鲜见。那么,“借班上课”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水平呢?面对素不相识的学生,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有效教学?李镇西老师只选择作文课做公开课,因为可以预先通过学生作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八)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3年 第10期 10-12页
作者:张伟 李镇西四川成都市教科所 
掌柜我似乎可以这样武断地说,现在几乎没有哪位老师会说自己观念陈旧;相反,人人都会说自己“理念新”!但理念是新是旧,我们不应只看“宣言”,更应看课堂教学。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课。这位老师常常发表谈新课标体会的文章,在我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不朽的失眠》的教学讨论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5年 第9期 17-19页
作者:李镇西茶馆掌柜 
陈玉军老师是我们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他上这堂课,我是“现场目击者”之一。应该说,陈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容不迫、行云流水,我是十分欣赏的。他能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作者,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语文教学的课堂民主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3年 第9期 14-16页
作者:李镇西 张伟四川成都市教科所610000 
读完李镇西、张伟的这段对话,我忽然想到人们对此会不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果要提又会是哪些问题,不妨设想一下,于是就有了下面一些问题:有人会问:人人都说民主好,惟有高考改不了,眼下谈民主管用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民主仅仅是一种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