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杜为政"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杜为政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6年 第20期 3-3页
作者:杜为政 
山水画家杜为政是一位总能带给观众“不大不小”惊喜的艺术家。“不大”是因为他始终在山水画题材领域内奋力耕耘,孜孜不倦,让观众一眼就能从作品中捕捉到他艺术创作的特色。“不小”则是因为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自己原有的艺术面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为政山水作品赏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3年 第26期 174-174页
作者:杜为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新华艺术网艺委会 中国国画家协会 
杜为政,字浦声,号悟翁,生于四川奉节,浙江东阳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华艺术网艺委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曾发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为政作品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5年 第32期 3-3页
作者:杜为政华中师范大学 
欣赏眼前的这件山水画,观众能够鲜明的感知到画家积极的向传统靠拢以及从传统中汲取灵感的创作状态。宗法传统进而研习造化,再回望心源。这是中国画修习之正宗。尤其是于山水画科而言,尤甚!显然,画家在创作这件作品之前,对中国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希望所在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11期 104-105页
作者:杜为政 
遭逢战难走西南,心怀国史多忧烦。宜良北山岩泉寺,共斥倭寇同参禅。春日花开白玉兰,更有清泉注碧潭。日日凝思无片语,煌煌大论挽狂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熟之间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32期 104-105页
作者:杜为政新华艺术网艺委会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画家协会 
董思白曰:“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这里讲的是书画创作生态的内在规律。李泽厚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有意味的形式。”晋书尚韵也好,唐书尚法也罢,宋书尚意也成。明书尚态也妥,似乎总感到有点归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蚕种何在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8期 82-83页
作者:杜为政 
又到了新桑抽绿、孵化蚕花的早春时节了。每逢此时,我都会记起林风眠先生上世纪初叶写的那篇激情四射的妙文《徒呼奈何是不行的》。那时的林先生正是活力奔涌、风华正茂的时期,那呼唤美术革新的热情,真是感人肺腑:"我们只有鼓起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绘事道探骊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23期 142-143页
作者:杜为政四川夔州 
“形神趣境绘事道”,老聃在《道德经》中写下的这句话,是探寻中国艺术哲学本根的七字箴言,也是打开中国绘画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老子第一次提出“绘事道”这个崭新的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参悟心仪之地望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5期 96-97页
作者:杜为政 
儿时做梦,常常与水有关。崇山峻岭间,有大水奔涌而来,人似乎就在水上漂,一个大浪拍来,便把我惊醒了,那浪花水沫都是湿漉漉的。及长,才悟出可能是我生于夔州,自幼在那一方险水成长有关。抗战胜利后,幼年的我跟着父母坐木船、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写与制作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35期 126-127页
作者:杜为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作为绘事道的中国画,其与西画的根性区别在于它的意象性内核和书写性表达。画坛都在讲中国画理性回归传统,讲真正意义的传承创新。这是看到西风东渐后造成中国画根基水土流失,许多冠以中国画之名的作品营养不良,痛下针砭开出的良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庙堂之高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年 第1期 66-69页
作者:杜为政武汉 
画坛自有庙堂,就有江湖。庙堂和江湖本就是一对孪生子。人们常常浩叹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其实那都是人们心造的幻影而已。自唐五代宋开始,国中有了画院体制,也就有了体制外的民间江湖画人。细考那进入画院体制的待诏供奉一类画师,其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