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杜哲森"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汇纳百川而后成观——马翰章的艺术追求与成就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3年 第1期 41-44,34-35页
作者:杜哲森 
传统哲学意识在艺术中的渗透,使很多有见识、有抱负的中国艺术家成为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情感与思绪一刻也不肯粘附在物的实体上,而总是力图超越表象世界,对宇宙人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镛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收藏 引用
《美术》1996年 第5期 28-30,45-47页
作者:杜哲森 
王镛是一位不甘随人后的艺术家,在治印和书法上如此,在山水画创作上也是如此。当前山水画坛人才济济,但在风格上每多雷同,而雷同则滥,滥则俗,俗则腻。有感于此,王镛对那些被人们一画再画的名山大川,那些被视为典范的笔墨程式,他都尽力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拓被撂荒的艺术世界——陈克永山水画风格评述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3年 第2期 18-21,69页
作者:杜哲森 
陈克永是一位青年画家,凡是看到了他的画的人,都会认为他功力扎实,用心专诚,有着明确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个性。他的山水画给人的突出感受是,法度精严,气象雄浑,笔墨入微,格局整饬,继承了传统绘画,尤其是宋人山水的艺术风范和创作宗旨,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霞光又放一峰晴──徐子维先生的人生道路与艺术成就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5年 第3期 39-41页
作者:杜哲森 
霞光又放一峰晴──徐子维先生的人生道路与艺术成就杜哲森人生的大起落,命运的大磨难,对艺术创作来说具有特殊的激发作用,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每每是生命潜能得以迸发的条件,这如同只有在激烈的磨擦中,陨石才会发射出耀眼的光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李魁正艺术探索壮行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6年 第1期 58-60页
作者:杜哲森 
为李魁正艺术探索壮行杜哲森人们是以风格的不同辨识和评论画家的,画家也是以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显示个性和成就的,所以,风格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但也有一些画家不愿意固守某种风格,当他经过慎重考虑后,会毅然决然地舍弃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老子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89年 第3期 39-43页
作者:杜哲森 
老子是在宇宙发生论的意义上进行宏观探道,微观察世的,他的思想是从宇宙观落实到人生,再落实到政治和伦理,对艺术并不重视,甚至持否定的态度,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可染和他的艺术风格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0年 第1期 4-8,2-33+69-70页
作者:杜哲森 
1989年12月5日10时5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支明亮的烛火熄灭了光焰——李可染先生离开我们走了!他走得这样突然,但又这样平静,没有向亲人们做最后的叮嘱,也没有向他为之奋斗和依恋了八十二个寒署的人世做最后的顾盼。老人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与激情——王超的艺术信念与追求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1年 第4期 29-32页
作者:杜哲森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一旦进入如痴如迷的状态,如鲁迅讲的“执著如怨鬼,纠缠如毒蛇”,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这里一定有着非同一般的“情结”,不同寻常的追求,王超在创作上就是这样一种情景。 这是一位不知疲累,做起事来就拼命的“全投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征程寄语——封兴昌国画艺术特色略说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7年 第2期 80-82页
作者:杜哲森 
征程寄语——封兴昌国画艺术特色略说杜哲森就象父母总是高兴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样,艺术家也多是乐于听到别人赞赏和肯定自己的创作,只有那些富有潜力而又不满足,锐意于开拓进取的人,才听得进去逆耳之言,封兴昌就是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觅源黄河 志在大海——韩敬伟在艺术道路上的抉择与进取
收藏 引用
《美苑》1993年 第2期 13-16,11-12页
作者:杜哲森 
中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艺术观念、审美理想、表现手法和创作程式上都建立了严密的体系和批评标准,虽然有“师心不蹈迹”、“至人无法”等说法,但创作上的种种既成规范犹如一面细密的大网,一个人在艺术的起步阶段就已经自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