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杜洪毅"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艺术去向浅探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14期 50-55页
作者:杜洪毅 
今日之中国艺术,呈现出极为多元的景象。无论从语言、形式、风格还是观念和流派上看,均可以说汇集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探索方向。另外,受益于的商品经济的发达,艺术市场之繁荣远超历史上任何时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艺术无关的艺术圈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18年 第10期 4-5页
作者:杜洪毅 
每到“金九银十”,便是艺术圈展览扎堆开幕的时节。然而,时下的中国艺术总让人觉得过度耽于形式和玩弄概念,浮躁多于深刻,空洞多于真实。现在艺术家们办画展已形成固定模式:开幕式当日呼朋唤友召集一帮人来撑场面,请几个貌似有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审美思维与审美原则
收藏 引用
《收藏与投资》2017年 第3期8卷 50-55页
作者:杜洪毅 
对美的感知是人类与生俱来就有的能力,这是因一切美的事物都必须是吻合自然韵律(等同于中国文化中的“道”)。我们看那些纯粹由自然创造的风景,虽也有美的高低之别,但几乎没有不美的。造化所赋予人类的同样是美与爱美的本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天才都是被谁成就的?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9年 第2期 72-77页
作者:杜洪毅不详 
天才是人类社会中最耀眼的星辰,他们以自我才华书写出不朽生命传奇,用智慧光芒为后来者照亮行程,福泽千秋万世。当我们惊羡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莫扎特、梵高、毕加索等人的杰出创造才能时,不禁想要发出疑问:人类历史上那些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们为什么能成名?——论事件性艺术的成因与本质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7期 66-69页
作者:杜洪毅 
约从距今一百年前开始,两方世界出现了一类伞新的艺术模式。这种新艺术最大的特点并不是用精洪技艺和巧妙构思获得观众的喝彩,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制造出某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往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公众的质疑中升华发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困境中的出路——艺术品线上市场前景展望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13期 56-61页
作者:杜洪毅 
主要的困境 众所周知,相对于普通商品,艺术品具有专业性强、珍贵稀缺、非标准化的特征,消费人群偏小众化。而眼下各大电商平台则主要面向大众消费市场,销售批最生产的同质商品,套用这一模式开展艺术品线上业务显然并不合适。除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的困境与时代精神所向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16期 66-71页
作者:杜洪毅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中国绘画早在一千年前就发展到巅峰,这比文艺复兴时期才趋于成熟的西方油画领先了好几百年。然而,自清代以来走向衰落的书画艺术,虽因19世纪末以来的中西文化碰撞增添几分活力,由此成就一批艺术大家,但到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商业与艺术,应该维持何种关系?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10期 82-85页
作者:杜洪毅 
儒家传统对商业和商人根深蒂固的排斥,不只存在于古代士大夫的思想里,而且还继续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以致现今还有人认为艺术和商业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极端物欲崇拜之风的熏染下,另一类观点又将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收藏应侧重文化收益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17期 58-61页
作者:杜洪毅 
在当下浓厚的商业氛围中,收藏的投资属性往往被过度放大。特别是高端拍卖市场激动人心的成交价,总是带给人们关于艺术收藏具有无限获利空间的幻像,以致使部分投资人将其看成一门纯粹的买卖生意。然而,艺术市场完全不同于证券、金融和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何认定艺术品真迹和原作?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 第12期 40-43页
作者:杜洪毅 
对艺术品真迹和原作的认定,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通常来讲,只有购买原创真迹,才具备收藏投资价值。衍生复制品、临仿品作为文化消费品出售本无非议,但不能将概念弄混淆。在艺术行业高度商业化的当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冒牌“原创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