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世君"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构建稳定的高校招生体系
收藏 引用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 第7期25卷 56-57页
作者:杨世君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高校招生应采用市场营销理念,构建稳定的招生体系,推行广告策略,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遵循“三贴近”原则创作的一部好戏——评西藏话剧团创演话剧《扎西岗》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11年 第1期 41-45页
作者:杨世君西藏文联 
由西藏话剧团藏族编剧尼玛顿珠创作、西藏话剧团藏族演员演出的七幕话剧《扎西岗》(以下称《扎》剧)于2008年呈现在舞台上,即获得了普遍好评。又经过上海戏剧学院从编剧、导演到舞台设计等艺术大家的指导和加工提高,于近日重新搬上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藏陶器——火与土的艺术新生
收藏 引用
《西藏人文地理》2014年 第1期 20-25页
作者:杨世君 
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塔巴镇塔巴村,是拉萨~林芝旅游黄金线318国道上的一个拉萨河谷畔的农业小村,全村20余户人家,多数以制陶为生。如果乘车从拉萨到林芝,过了墨竹工卡县所在地塔巴镇一公里左右,一座小村庄被公路从中穿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雪域奇葩——“唐卡”艺术广受关注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10年 第3期 78-79页
作者:杨世君西藏文联 
唐卡是卷轴画的藏语音译。汉语译意为以宗教佛像类题材为主题内容的卷轴画,通常绘制于布帛、丝绸、皮革之上,是西藏及四省藏区民间绘画的主要形式,也是藏族绘画和工艺美术的代表性艺术品种,历史渊源流长,工艺技法独特,艺术水平精湛,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藏陶器——火与土的艺术新生
收藏 引用
《中国西藏》2013年 第4期 14-17页
作者:杨世君 
西藏墨竹工卡县塔巴镇塔巴村,是拉萨——林芝——泽当旅黄金线318国遒上的一个西藏农业小村,全村20余户人家,多数以制陶为生。在塔巴村公路两侧能看到一堆堆的红陶土.这是塔巴村祖祖辈辈制陶人留下的烧陶遗迹,也是西藏列入国家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平解放开辟了新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11年 第3期 4-6页
作者:杨世君西藏文联党组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在旧西藏,百万农奴在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经济生活保障、没有机会参与文化活动的情况下,其文化权利及其整个精神生活。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夺、被奴役状态。旧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雪域之音——祝贺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国西藏》2006年 第2期 36-41页
作者:杨世君 边吉 车刚 
2005年12月21日,歌唱家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演唱人在拉萨民族艺术宫举行,社会各界纷纷胶往观看演出,从1955年18岁的才旦卓玛第一次登台,这位歌坛常青树已经整整演唱了50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鼓励我区影视创作需要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05年 第2期 57-58页
作者:杨世君区文联党组 
近年来,我区影视创作在区党委领导的关心重视和直接过问下,引起文艺界足够重视和积极响应。在原区党委书记郭金龙同志关于“重振我区文艺创作和演出之雄风”的号召鼓舞下,文艺界同志积极努力,发掘影视剧题材。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
收藏 引用
《西藏发展论坛》2002年 第1期 2-4页
作者:杨世君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党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标志和体现,是对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藏豫剧团32年成追忆
收藏 引用
《西藏旅游》2015年 第11期 154-157页
作者:史卫静 杨世君 张鹰 
说起西藏豫剧团的前身,多少还有点救济贫苦的慈善意味。1945年由在西安的河南籍帮会头目和包括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父亲在内的知名艺人牵头创建的“河南灾童剧校”,收留了一批从河南逃灾而来的贫苦儿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