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代欣"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 第5期 89-92页
作者:杨代欣成都市武候祠博物馆 
试论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杨代欣三国时期的经学、哲学、宗教学、地理学、文学、书法、绘画和科学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拟就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作一探讨。一魏、蜀、吴三国鼎立,结束了自公元186年以来的长期混战局面。三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5年 第3期 74-81页
作者:杨代欣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刘孟伉先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熏陶下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其成长有不可多得的四个机遇:意志坚强的勇于承担重任的父亲;眼光颇高、开风气之先的塾师罗友琨;有着读书人良知的堂兄刘贞安先生对其长达11年的指导和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文畦先生及其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2年 第5期 39-42页
作者:杨代欣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 
内江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单是书法艺术界的张大千、公孙长子、余燮阳就名扬海内,为世瞩目。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有好几位在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者不为世人知晓,学者型书法家韩文畦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位。韩文畦先生的书法苍劲老辣,厚重沉雄,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范朴斋的川剧创作与评论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3年 第2期 10-13页
作者:杨代欣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清代的前期,即顺康雍乾时期是川剧的形成时期。在它的初起阶段,昆、高、胡、弹、灯五种不同的声腔艺术是以五种不同的剧种进行艺术活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石门颂》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1期 149-159页
作者:杨代欣 
褒斜道自汉以后长期成为秦岭南北重要的一条通道。它不仅促进了秦、蜀地区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而且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在陡峭的石门一带,人们有的为开通或修复褒斜道而建立功绩者刻石纪功;有的刻石描写褒谷自然胜景;有的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既明先生的花鸟画艺术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05年 第3期 48-50页
作者:杨代欣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刘既明(1889-1980)先生是蜀中现代著名花鸟画大师,也是蜀中有很大影响的老一辈画家。一刘既明先生原名正安,济民,初号晴禅,晚号既翁、寄岷老人、得月停云之馆主人。既明先生幼时家贫,以放牛打柴积肥为生,8岁时才得到舅父谭第士的资助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1993年 第6期 11-12页
作者:杨代欣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毛泽东同志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不仅是诗人,而且是书法家,他在诗歌与书法艺术上所居的崇高地位,使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楼兰出土汉文简纸墨迹研究
收藏 引用
《成都文物》2000年 第2期 31-37页
作者:杨代欣 
楼兰出土的汉文简纸文物的重见天日.震惊了世界,引起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楼兰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索和讨论。楼兰文书的出土,是本世界考古学界的重大发现,是研究丝绸之路交通史和我国魏晋时期历史,文字语言和书法艺术不可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川辛亥志士中的书法艺术家
收藏 引用
《巴蜀史志》2002年 第1期 33-35页
作者:杨代欣 
发生在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被总督赵尔丰一次开枪镇压,死难者达三十二人。1913年,张澜、颜楷等提议建碑纪念死难烈士。碑身四面由辛亥志士书法镌刻“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十字,东面是张夔阶的篆味十足的隶书,笔法古朴苍劲;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民美术家朱佩君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20年 第2期 47-50页
作者:杨代欣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前几年,当我们漫步在成都的街道上,不时会看到中宣部宣传局向全国各地印发的朱佩君先生的一副重彩工笔画——《瑞鹄祥云》,颇令人流连。算下来,朱佩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5个年头了。朱佩君是全国著名的人民美术家,为数不多的工笔重彩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