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晓霭"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学经典的超越性及其跨文化传播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1期 145-151页
作者:杨晓霭 胡一凡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文学经典的超越性与接受的共通性,为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审美艺术,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审美活动的。在中国文学经典中,古典诗词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篇,总能引发各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坡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化意涵与时代价值
收藏 引用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44卷 33-43页
作者:杨晓霭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是南北宋之交词学理论家王灼对苏轼歌曲的精辟评价,常用以总结苏轼在词曲发展史上的贡献。但对这一贡献内涵的揭示,多局限于作为文体“词”内容的雅俗,若立足于歌曲艺术加以探究会发现:王灼的“歌曲”概念,是包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竹枝》歌唱在宋代的变化与《竹枝歌》体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6年 第3期 84-91页
作者:杨晓霭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竹枝》在宋代歌唱已少用唐音“含思宛转之艳”,而是借《阳关》、《小秦王》曲调“著腔子”歌唱,变为酒令表演,“一声三叠”;文人拟作带有仿歌谣性质,专称“《竹枝歌》体”,反映了歌辞创作向“词曲”“定腔”发展的趋向。本文论述为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礼乐文学的文化传承价值——以宋代为范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45卷 1-6页
作者:杨晓霭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本文将凡是用于礼仪与以反映"礼乐"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文学作品,统称作"礼乐文学",并选取宋代礼乐文学为个案进行阐述。宋代礼乐文学作品数量浩繁,众体兼备,各种典礼在多种文学体式中得到了艺术的再现。礼乐文学所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诗艺术表现技巧例议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2期18卷 85-88页
作者:杨晓霭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唐诗艺术表现技巧例议杨晓霭古人作诗,极重诗法,大量的诗话著作中,都有关于技巧的讨论.对诗歌的研究,本应是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多角度的,但多年来,总有一种歧误,以为艺术表现技巧的运用,对创作来说,只不过是细枝末节、雕虫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文献整理的文献学方法及其规范——以“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8年 第11期 92-101页
作者:杨晓霭 李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音乐文献整理中,文献学方法的运用有失规范,影响到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总结,"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是为显例。文章围绕这一问题的整理研究,利用目录、选择版本、校勘注释、考订辨伪、义理分析等基本方法展开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宗封禅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5期51卷 49-55页
作者:杨晓霭 杨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封禅是封建帝王举行的祭祀泰山的大典,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旨在表示承天受命。北宋真宗封禅,是史载大宋王朝最为隆重的一次祭祀大典,也是宋代礼乐文化建设的重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甫“行”诗之“变”的音乐涵蕴
收藏 引用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49-54页
作者:杨晓霭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拔河赋》《温汤御毬赋》看盛唐体育之精神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37卷 103-107页
作者:杨晓霭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盛唐薛胜《拔河赋》、阎宽《温汤御毬赋》,极尽描摹之能事,夸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拔河、打毬的竞技场面,精彩传神,充分展示了体育文学的艺术魅力。两赋明晰揭示"百戏""杂技"的精神内核:"败无隐恶,强无蔽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97年 第6期 13-19页
作者:杨晓霭 胡大浚西北师大中文系 
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边塞文学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乐章,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枝独秀的奇卉异葩。它的繁荣及高度的艺术成就,既基于唐代国家强盛、边功卓著、民族和同、中西文化交流活跃等社会条件的激发,也基于前代军戎诗歌在题材领域、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