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简茹"
5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家村:从城市边缘到产业基地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4年 第3期 22-23页
作者:杨简茹 
“85新潮”之后,许多艺术家因向往平等和自由的创作环境,自发地在北京圆明园附近聚集起来,形成了国内最早的艺术村。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圆明园画家村消逝之后,艺术村的形式没有消亡,反而以星星之火之势在全国蔓延:近些年,国内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儿、女拖拉机手、女英雄——1950年代初“新中国新妇女”视觉形象建构的三重面向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 第5期 133-146页
作者:杨简茹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涌现出一批新中国妇女典型。本文通过围绕"党的好女儿""女拖拉机手""女英雄"的三重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滥用的“材料”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4年 第6期 20-21页
作者:杨简茹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随着当代艺术创作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艺术的形式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创作中材料的运用越来越成为艺术表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具的长期使用和不变的材料媒介有时会阻碍艺术创作语言表现的单一,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塑婚姻与国家认同——以50年代初的“幸福婚姻”题材绘画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 第1期 146-154页
作者:杨简茹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年、连、宣绘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幸福婚姻”题材。从题目上看,石鲁创作于1952年的新年画《幸福婚姻》直接指向这批婚姻题材作品的核心内涵。“幸福婚姻”在当时语境下应该是什么模样?石鲁的作品描绘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太太”的客厅到“糟糠”之宅:战时林徽因昆明经历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 第1期 92-100页
作者:杨简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抗战爆发后,林徽因随梁思成辗转来到昆明,驻足三年后,夫妇二人又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迁至四川李庄并在此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建筑史》。建国后,他们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有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问世。但是直至今日,林徽因在昆明的经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水墨成为当代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12期 21-22页
作者:杨简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近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南以往向外追随西方,演变为向内关注本土艺术尽管有些意外.但内部的需求与外部的力量还是将本土艺术推上当代艺术舞台。本土艺术介入当代艺术领域,对于当代艺术的范围扩展与界定起了积极作用,或许还能改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领域对国家形象塑造及其思考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4年 第1期 12-13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评价。国家形象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含义,也是人文科教方面等软实力的综合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摄影的“跨界”风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7期 22-23页
作者:杨简茹中央美术学院 
近年来,当代艺术中出现了“跨界”的趋势,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最近一段时问的综合艺术创作中常常被当做一种媒介,由各个门类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用来进行跨界的创作。奇怪的是,从事观念摄影的艺术家并不以自己是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版画:从历史看向未来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8期 14-15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在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图像对于观者的意义不言而喻。今天,由漫画、图书、电视和网络等大众文化影像充斥着人们的视线,所以最近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最直观的原因,也是因为视觉现象在当代文化中的突显。版画这门艺术种类在当代视觉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批评之后——网络艺术批评的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6期 26-27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进入信息社会,艺术批评史上那些我们尊崇的批评家:克罗齐、温克尔曼、丹纳、岁斯金、波德莱尔、充柴夫·贝尔、罗杰·弗莱已是昨日经典、批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批评之后的时代具有虚拟、开放、自由、平等的属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