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简茹"
5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视觉至上的影像美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10期 25-26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讲故事的艺术行将消亡。”德国文艺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这样说道。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影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叙事艺术开始走向衰竭。脱离了故事的叙事在后结构主义的瓦解下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之都:城市身份书写的误区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1年 第10期 22-23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一座城市需要自我的身份,就像一个人需要身份的定位。这是近些年城市研究的一个新趋势:不能仅从地理、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切入,还必须思考想扮演的文化角色。这个趋势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介入体制内部,并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画领域女艺术家创作现状观察:以闫平、喻红为例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9年 第7期 5-8页
作者:杨简茹广州美术学院 
本文以闫平、喻红两代女油盛家的创作历程为主线,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示在不同代际女画家之间对于艺术与性别的思考以及她们自身的阶段性变化。她们优雅、自信而坚定,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今天的女性画家已经更加能够充分理解自己在当代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花瓷不能承受之重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1年 第5期 27-28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 
设计批评文章应该怎么写?这是笔者经常遇到的一个提问。我想,批评史、批评流派和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设计批评学学科建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之类的问题也的确存在,但说到底还是应该落实到设计实践,才能实质性地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创性缺失的中国设计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9期 24-25页
作者:杨简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荷兰设计师霍夫曼那只风靡全球的“大黄鸭”今年5月在香港火爆展出后,6月份山寨版“大黄鸭”迅速在全国多个城市争先恐后“繁殖”开来。其实近些年在国内设计界,抄袭、造假等缺乏原创性的风气愈演愈烈,不仅如此,缺乏原创的现象在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80后”:文化变迁中的焦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1年 第2期 24-25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80后"的群体意识和自我指认,也是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国人普遍出现的焦虑症候的一个缩影,只不过突出体现在"80后"的集体行动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青年·学科化——近十年中国美术批评关键词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11期 14-15页
作者:杨简茹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梳理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历史,会发现美术批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80年代初至1992)美术批评崛起于“八五新潮”,曾经“风光一时”;第二个十年(1993年至2002年)南方谈话之后的经济建设.使得美术批评一度经历90年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计划经济时代的美术公司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11期 28-29页
作者:杨简茹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体化的美术制度逐渐完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建构。相对于我们熟知的画院、展览馆、美协、美术院校、美术杂志等各种文艺团体和文化机构,美术公司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告:男色可餐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2013年 第2期2卷 106-109页
作者:杨简茹 
进入消费社会,男性成为最具话题性的一个族群。男性变为一个多元的、而非单一的概念。西方女权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广告和市场销售行业施加压力,促使人们对男性气质进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秀色可餐”的意义有了更为广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中国设计史的研究路径与逻辑(1956—2020)
收藏 引用
《工业工程设计》2021年 第5期3卷 7-14页
作者:杨简茹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广州510261 
中国设计史的研究路径与逻辑起点,是随着工艺美术部、工艺美术研究所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种制度的演变而开始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学大讨论”到20世纪80年代“技术美学”的发展,以及对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翻译与引介,促使国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