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胜宽"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风闻言事”新论
收藏 引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 第5期39卷 59-67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风闻言事”是中国封建时代曾经发挥过特殊作用的监察制度,其兴起与演变的过程,历来说法不一。现代历史学者周一良依据《后汉书·蔡邕传》《续汉百官志》等资料,认定“风闻言事”源于东汉蔡邕向汉灵帝上《封事》提出的“三公谣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扬雄箴体文学讽谏思想的艺术表达
收藏 引用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3年 第1期20卷 63-76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的生活艺术摭谈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 第7期38卷 20-28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载沉载浮,经历了许多一般人没有遭遇过的人生困苦与身心折磨,但他无论处境逆顺,都能够宠辱不惊,安之若素。这种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与苏轼善于将平淡、痛苦生活艺术化的卓越技巧密切相关。正是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德人格与艺术生命的契合点──试论苏轼之气的表现特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 第3期 99-104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专学报编辑部 
道德人格与艺术生命的契合点──试论苏轼之气的表现特征杨胜宽进退出处,是困扰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课题之一。苏轼平生不贪恋权势地位,甚至自言生就一种与山林野鹤为伍的性格,宦游四方很有些身不由己。且当他遭受贬责时,往往以为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崇杜到慕陶:论苏轼人生与艺术的演进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98-102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苏轼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推崇杜诗;晚年则推崇陶诗。他联系其立身处事来确定文学创作的风格、品位与价值,从而发掘出陶渊明、杜甫其人其诗的伟大价值,苏轼这种认识和评价作家的方法,对今天认识文学现象,了解中国文学的规律与特点,也具有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幽默人生的文化个性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29卷 142-148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苏轼具有乐观的性格,超然旷达的人生观,和将生活趣味化、艺术化的不懈追求,他为后世文人树立生活范式者以此,他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喜爱者也以此。本文从谈谐放诞的天性、超然物外的心灵、幽默风趣的交际、游戏趣味的文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苏轼与秦观用情的不同方式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 第6期 135-140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师专 
秦观用情之专之深,不仅诗词为然,在他整个人生中,都显得十分突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功、在人生命运上的悲剧结局,都与这一情感特征密不可分。与之相比,苏轼是超脱的、清心寡欲、乐观豁达的,他有着超越常人喜怒哀乐、化解人生悲情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苏轼的艺术追求与人格境界的统一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2期 58-61页
作者:杨胜宽 
试论苏轼的艺术追求与人格境界的统一杨胜宽尽管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士中千载难遇的才人,他自己从小便树立了非凡的政治理想,但客观地对苏轼一生的作为审察一番,便不难发现,他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的性格、情绪,胸无城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游“词心”,深契东坡──苏轼、秦观词异同论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1期30卷 54-60页
作者:杨胜宽乐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苏轼与秦观词的异同,相异在心性、感受、境界,相同在词之雅化、情辞相称、道技并进。二人之异,是秦观走独立创新道路的结果;二人之同,表明两人在艺术创造根本规律上的深深契合。因此,所异正是为了追求根本上的所同。秦观词的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北朝赋的艺术突破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1期24卷 104-108,103页
作者:杨胜宽 
南北朝时期的诗赋,因遭唐初文人的激烈批评而一直受到贬抑,被放在唐代诗文革新的对立面上.这是不公正的.首先,唐人批判六朝文风的绮靡,立足于建立时代的文学风格,其批评不是在全面公正的评价基础上作出的.事实上,那些批评最严厉的初唐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