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银"
67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按压式接线端子改进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收藏 引用
《化学教与学》2025年 第5期 94-96页
作者:杨银靖江市靖城中学江苏泰州214504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分散形式与溶液导电性之间的联系。本文采用按压式接线端子对实验装置进行一体化设计,便于学生实验的准备和开展,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不同微功耗器件的引入和灵活更换,为学生开展跨学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究柳编工艺在现代室内实用器物设计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9年 第7期 70-72页
作者:杨银 陈磊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柳编制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展现了民间工艺对现代设计影响及魅力之所在。柳编制品就是一种编制手法原始,但是造型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产物。它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科技发展的使然。民间工艺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会与言传:民间音乐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知识形态与层级特征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5年 第1期 117-129页
作者:杨银赣南师范大学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研究基地 
凡以语言、声音、肢体、表情等直观可感的方式传达的内容均为显性的“口传”知识,与事实、示范、评价、乐谱、口诀、比喻等要素有关;凡无法通过语言、声音、肢体、表情等直观方式传达的内容均为隐性的“心授”知识,多与韵味、程式、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极小化导数误差的有限元移动网格法
收藏 引用
《数学杂志》2010年 第5期30卷 936-942页
作者:杨银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本文研究了基于导数误差的网格生成.利用插值的方法和等分布原理,得到了极小化导数误差移动网格的控制函数,并针对一类奇异摄动对流扩散边值问题设计了基于导数误差有限元移动网格迭代算法,数值实验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师范生学习共同体:价值意蕴、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形式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1期 133-139页
作者:蒋盈 杨银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福建宁德352000 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台湾高雄8020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师范生学习共同体的提出既是顺应国际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促进师范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一般学习共同体不同,师范生学习共同体指向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并有共同愿景为总纲领、同伴互助为核心、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及导师支援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2023年 第3期 I0006-I0006页
作者:董芳 杨银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定惠院海棠》接受史探赜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 第2期40卷 35-42页
作者:杨银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苏轼《定惠院海棠》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题咏海棠的典范,后世全方位地接受了此诗。后人认为苏轼作《定惠院海棠》是为杜甫诗补亡,表明他们对此诗尤为重视。从宋人到郭沫若题咏海棠时,频频点化《定惠院海棠》诗句。宋林正大的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验引导的多降质特征“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质量提升方法
收藏 引用
《测绘学报》2023年 第2期52卷 244-259页
作者:卜丽静 吴文玉 张正鹏 杨银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96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湘潭411105 
珞珈一号夜光(NTL)遥感影像存在云雾、辉光、分辨率降低等多种复杂的降质现象,现有的深度学习影像质量提升网络往往只针对某一种类型的降质问题,且没有充分利用影像的先验信息,训练和学习过程的可解释性差,去除的降质类型单一。因此,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导数误差的移动网格方法(英文)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 第2期30卷 1-6页
作者:杨银 黄云清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值仿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105 
该文首先在理论上利用线性插值构造基于导数误差的最优插值网格,然后通过后验误差估计设计了基于导数的有限元移动网格迭代算法来求解微分方程.数值实验说明了该文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的实施及其可推广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年 第4期35卷 563-566页
作者:杨银 王远玭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原学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目的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建立以框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并对其可推广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医学微生物教学和医学英语课程教学部分整合,实施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自学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三年级上学期307名学生先后参与该教学/自学模式的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