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杨鸿勋"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略谈四项博物馆建筑创作的构思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1990年 第7期 8-15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本文立足于环境文化的高度,视建筑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着意探求建筑艺术创作的文采。在此前提下,扼要论述四项专题博物馆创作的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帝陵整修规划设计的意见与方案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1992年 第6期 37-42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作者重点分析了四个问题:1.首先对黄帝有所了解;2.从谒陵与祭祀功能出发安排内容;3.返朴归真,扬弃后天的、狭义“建筑学”概念;4.大环境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雷峰塔复原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 第5期 13-22页
作者:杨鸿勋 
杭州雷峰塔创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落成。北宋宣和年间毁于战火,南宋初予以整修。1924年塔体倒塌,形成废墟堆积。2000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考古发掘,并拟复建。本文为雷峰塔的复原考证,具体说明了吴越雷峰塔的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园林甲天下
收藏 引用
《中华遗产》2004年 第1期 64-73,4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建筑史学会 
中国园林已成为全人类的美妙文化,苏州园林以高雅的"书卷气"而成为中国园林的优秀范例,它是凝固的诗和立体的画,真正实现了完美的艺术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建筑遗产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年 第2期 6-11,4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所 
中国仿生的构架体系建筑,在历史早期就已传播到邻近的东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东方建筑体系。18世纪以来,又影响到欧洲,与西方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使摩天楼得以矗立;中国《老子》的空间学说,引起世界"近代建筑革命";中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文化保存又一成功案例──杭州胡雪岩宅邸修复竣工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01年 第3期19卷 82-84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00044 
杭州修复了胡雪岩宅邸这一有名的历史建筑,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精采的内容,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胡雪岩宅邸是江南晚清豪宅的代表作,建筑创作上颇有特点,此次对其进行科学复原整修“模型保护”,实是具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06年 第6期13卷 14-17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人类智慧是由东、西方两大体系互补构成的。中国发源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有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在于宇宙观的不同。中国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因而尊重自然;西方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自然的对立物,要征服自然。所以中国园林赞美自然、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隋唐长安城规划主题——皇权永祚的龟鼎之城
收藏 引用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年 第2期 49-52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关于唐长安前身——隋大兴城的规划思想,以前很少谈论。其实隋字文恺规划设计首都大兴城,除了按照传统体现天子尊贵的"九五"数字外,并创造性地在都城平面图中暗含若干代表鼎足的等边三角形,用以体现"定鼎"——掌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幕式 致词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05年 第1期23卷 2-2页
作者:杨鸿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教授100044 
各位嘉宾、各位学界同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今天,在这所历史悠久的著名高等学府--浙江大学召开,首先要感谢浙江大学各级领导、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全力支持与真诚合作:感谢浙江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风格”与中国园亭之西渐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08年 第6期24卷 7-12页
作者:苏珊·斯科特 陈晓彤(译) 杨鸿勋(校)美国马里兰州威斯特敏斯特麦丹尼尔艺术学院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7—18世纪期间,由于欧洲人对"中国事物"的热情,中国的园亭作为中国风格的艺术建筑出现在了西方。在13世纪末马可·波罗的《游记》发表之后,有一些旅游者的叙述揭示了关于中国这块土地的更多的秘密,如:17世纪的利玛窦(Ma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