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杭海"
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艺术设计及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选登
收藏 引用
《美术》2025年 第2期 37-43,F0002,2,F0003,F0004页
作者:孙磊 单大鹏 姜倩 黄超 蒲彦伊 孙绍轶 王培蓓 常瑞红 徐强 唐英 李新风 汪志钒 韩泽超 黄山 刘绍翔 王国栋 曹雪 刘平云 廖向荣 钱磊 叶梓琪 陈菲仪 谭晓阳 陈子瑜 何格 杭海 林帆 刘典 王小松 马萌欣 唐旭 杨承颖 刘子豪 金龙 梁炯光 陈华 梁菊 朱宇同 张卜云 何崴 陈龙 王梓亦 孟祥婷 朱锫 刘亦安 潘跃辉 梁达鸿 陈韦辰 刘乔乔 王晓昕 王永亮 李清 朱彦竹 林文洁不详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采蓝——跨文化语境下的传统工艺调研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2期 137-139页
作者:杭海 贺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210000 
蓝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一直以来在全球范围被广泛使用。本课题以蓝染为例,以中国、印度以及澳洲三个国家的传统蓝染工艺的生存现状为对象,通过考察这一传统工艺的历史脉络,将蓝染所呈现的文化与技艺的多样形态尽可能地展示出来,并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用语规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汉语学习》1991年 第6期 41-44页
作者:杭海南京市金属材料公司 
人类离不开语言,在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中语言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角色。有一个古老的谜语:不是蜂蜜却能粘住任何东西。谜底就是语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逐步发达,信息瞬间万变,跟这一切紧密相关的语言,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奥运设计中的凤纹与云纹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8年 第12期 11-12页
作者:杭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北京奥组委对所有奥运形象景观设计项目都提出两点纲领性要求:一、有中国特色;二、区别于历届奥运形象景观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衡的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08年 第4期 17-20页
作者:杭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奥运艺术研究中心 
本文介绍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设计的设计过程,旨在研讨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代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与设计实践,其重点在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纸面与实施、设计与非设计因素的平衡问题等话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的表情——关于北京2008奥运色彩的构想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6年 第1期 18-19页
作者:许平 杭海中央美术学院 
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色彩是一切艺术手段中最富于大从特征的语言,色彩来自于自然,集合于生活,显现于历史,一个民族所倾心的色彩往往构成一个国家的标志,一种文化的基调,或者一个城市的表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2年 第2期 15-17页
作者:杭海 林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不仅需要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要结合当下特殊的历史背景,在疫情时代通过设计的力量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并在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人类关切,向全世界传达更为丰富、多元的中国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衡的艺术——传统文化与北京奥运形象景观设计
收藏 引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4期 18-19页
作者:杭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从2005年到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设计团队参与了一系列北京奥运形象景观设计的竞标工作,竞标成功的项目有:北京奥运奖牌设计、北京奥运主徽规范设计、北京奥运色彩设计、北京奥运体育图标设计、北京奥运核心图形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的变迁与意义的返照--北京双奥设计过程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10期 14-17页
作者:杭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图像的象征性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讨论在两届北京奥运形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这种关系与传统、习俗相关联,并以国际政治形势与全球文化潮流为演绎背景。本文以两届北京奥运会奖牌、体育图标及核心图形设计为例,对其中选择的图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环同心,“同心”归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22年 第1期 18-23页
作者:杭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系统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奖牌的设计需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主办国的优秀文化以及时代精神。作为嘉奖运动员的荣誉象征物,奖牌设计从方案征集、设计制作到成果发布的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