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利用直流进行紧急功率支援对单直流系统有一定控制效果,但其缺乏考虑后续阻尼以及电压波动等因素。尤其对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该方法则因缺乏协调控制而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上述因素的多目标紧急协调控制新方法,基于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技术设计了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的控制系统,并详细分析了3个主要Agent控制的实现方式。在紧急控制Agent中定义了紧急功率支援指标,以量化直流系统紧急提升最小量;在附加信号调节Agent中通过挖掘最佳控制敏感点进行直流附加控制;在逆变站无功调节Agent中定义了电压敏感点指标,以筛选多直流中电压最为敏感的直流逆变站进行无功调节。最后在考虑通信延迟的条件下以某多直流馈入系统为对象进行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相向的质量,不同品牌的商品, 一个售价很高,一个售价却很低。有的品牌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却显得平淡乏味,没有吸引力。成功品牌的名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直接想象力,让人在短促的一瞬间留下深刻的印象。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识过程,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刺激和反射的过程。
摘要:基于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相不平衡理论研究了利用混合串联电容补偿结构进行次同步谐振(SSR)的抑制,详细分析了相不平衡抑制SSR的原理。这种结构是在三相中的两相采用固定电容进行补偿,在第三相用固定电容和TCSC串联补偿。其本质旨在减少电气和机械间的能量交换,并用测试信号法与固定串补模式的电气阻尼特性进行了对比验证,证明了其具有抑制SSR的能力,但由于提供阻尼不足系统仍会发生SSR。对此基于极点配置设计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最后在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上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结构和设计的控制器能很好的抑制SSR。此外,因其所需设备是传统的1/3,能减少经济投入。
摘要:本文利用形状优化方法对高压气瓶的瓶底设计进行了探讨。优化是以尽可能地减弱瓶底中的应力集中为目标,在国家标准和生产及使用条件的约束下寻求最佳的形状参数,对适当放宽约束条件的优化结果也作了讨论。
摘要:为了提高大豆苷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利用药动团变换原理对大豆苷元进行修饰。文章采用微波法高产率合成了2个大豆苷元磺酸酯衍生物4和5。采用HPLC考察其药学性质,以及利用药物设计软件ChemAxon的计算结果对被试化合物的药代性质进行预测。实验表明,化合物4和5的溶解度相对与原药大豆苷元在乙酸乙酯中分别提高57 600和17 000倍,表观脂水分配系数LogP分别为2.02和1.67,衍生物5的水溶性相对与原药也得以提高。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衍生物的药学性质相对于原药大豆苷元得到充分优化,预示其良好的药代性质和生物活性。
摘要:针对三峡工程施工通航设施方案下的通过能力,应用运筹学中排队模型和多目标决策规划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地评估通过能力,系统的研究了各因素与运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
摘要:针对当前供配电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鄄AidedDesign)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图示化供配电网智能设计方法,并构筑出该应用系统的结构模型。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和MapInfo公司的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MapX作为开发工具,运用先进的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专家系统决策下,形成供配电网设计方案,并将多个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获得设计的最佳方案,同步自动生成代表设计成果的各类工程图形。系统集图形处理、工程数据管理、分析计算、方案择优等功能于一体,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以节点数字识图为基础的用微机计算井下电网短路电流的新方法。论述算法原理、程序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案,给出了枢图,并列举了实例。
摘要:在分析现有供配电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变配电所二次设计的特点,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图示化变配电所二次智能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构筑出该应用系统的结构模型。运用先进的面向对象、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一个集变配电所二次方案设计、图形处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二次设备选型等功能于一体的较完整的智能CAD集成系统。
摘要:中式风格作为我国家装设计中常见的设计类型,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当前设计领域中运用较为广泛的设计风格。虽然在当代全新设计理念的影响下,中式风格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是随着中国风的兴起,国内外设计者开始尝试中国风元素的具体应用。为更好地表现出中式风格的特色,设计者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要素的合理搭配,并借助创新的手法促进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以呈现出全新的设计效果,来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